本报讯“老赖”赵某正在宾馆住宿登记,派出所民警突然出现将其“临时控制”。随后接到通知赶来的执行法官,让慌神的赵某明白了原委。跟随法官回到法院的赵某,在说服教育下,主动将13000元赔偿款给付申请人章某。这是近日淮南市谢家集区法院集中执行行动的一幕。 11月8日,记者从该院获悉,在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专项执行行动中,通过“临时控制”这一全新举措,大大推动了执行成效。
据介绍,“临时控制”机制是由公安机关和法院联动配合,及时掌握和发现被执行人动向的一种新举措。10月以来,谢家集区法院主动对接公安机关,联合制定执行联动“临时控制”措施,由法院将未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及相关法律文书送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利用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行踪,发现被执行人后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立即通知法院进行处理。“该机制不仅可以整合信息和力量,追踪‘躲猫猫\’的被执行人,还显示了法院、公安联动执行的威慑力,对被执行人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促成案件执结,对化解‘执行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谢家集区法院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7月,最高法与最高检、公安部等19个部门联合会签《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公安机关应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和其他妨害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人民法院查询被执行人户籍信息、下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需要拘留、拘传的被执行人,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情况等。随后,安徽省高级法院和公安厅为贯彻落实上述《意见》,联合发布《关于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若干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可以请求被执行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协助查找、控制案件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公安机关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予以协助。
截至11月8日,谢家集区法院已“临时控制”被执行人10名,涉案标的额340余万元,执结标的额220余万元。
除了“临时控制”措施,该院还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和处罚力度,在法院门户网站、微信平台上公布“老赖”名单,还在社区、商场、车站、酒店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布“老赖”名单。此外,该院还尝试对躲避执行的老赖采取悬赏执行措施,视情节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罚款处罚,对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鼓励申请执行人对“老赖”以拒执罪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据统计,10月以来,该院执结34件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案,执结标的额4498.1万元,实际执行到位1090万元。
(李旭东刘志超记者唐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份,安徽省居民房贷办理量仍呈现出增长态势。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日前发布安徽省10月份金融数据。统计显示,10月安徽省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从贷款投向看,以房贷为主...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