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分工安排,着重从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保障民营企业用地成本、激活民间投资等方面对安徽省“四最”营商环境营造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民企市场主体难享 “国民待遇”;行政效率仍有提升空间;惠企政策落实有待增强;中介机构规范化运作有待加强;要素供给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多头监管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为此,建议:
进一步打造亲清营商环境的“亮点”。深化融资机制、市场机制、政策机制改革,多推普惠制政策,从拼“关系”向拼政策、拼环境、拼服务转变,做到一视同仁。
进一步清除行政审批上的“堵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公共服务“清单化”网上运行,加快推进政府审批事项标准化、统一化和简易化,建立审批事项结果共享互认制度。
进一步破除政务服务上的“难点”。尽快整合、清理、规范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办事流程最优、环节最简、时限最短,由“一窗集成”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渐向“零跑腿”跨越。
进一步扫除市场监管上的“盲点”。深化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运用好大数据监管和智能监管,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同时,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治理行动。
进一步消除企业减负上的“痛点”。大力整顿中介市场。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扩大直接融资,落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等政策,实现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范化、常态化,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探索以租赁、弹性出让、协议交易等方式供地,降低用地成本。加大民营企业技改支持力度,降低用能成本。加快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进一步做好绩效管理上的“考点”。政府应当将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措施落实情况自查、督查,发挥考核导向的激励作用,促进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晓群)安徽省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中央督导组移交问题整改中,坚持依法严惩向打击、整治并重延伸,压实主体责...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