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文文/图
镇纸又称书镇,顾名思义,是压在纸上的小物件,唐宋时期特别流行,明清时以金、银、玉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后期有竹、瓷镇纸。
古代文人挥毫落墨的时候,为了使纸张固定不动,不被风等外来因素影响,必须以适当的重物覆于纸张上,早期是富贵人家把玩的青铜器、玉器,后来渐渐形成了文房四宝之外的镇纸,也有人称镇纸是文房“小五”。镇纸因成为文人高士的必备品而广受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镇纸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备了收藏价值。
至于我国的玉器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而玉器的雕刻技法是我国所独有艺术奇葩,深受世人的追捧和喜爱。
这枚明代的玉熊镇纸,高3.6厘米、长6.5厘米、宽6.5厘米,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玉熊雕刻采用圆雕手法,通体平滑,简洁明了,仅仅在一爪和腮部刻有寥寥纹路,以点带面,示有毛发。抓耳挠腮之态,咧嘴露齿之形,无不彰显喜乐、可爱之色,体现了主人于雅舍中居高格,不随波逐流、安于自乐的价值取向。最为可贵的是在前爪处留有一个圆形小孔,便于穿绳系于胸前,可见,玉熊的主人对于此物是如何的痴迷,应该是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本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请作者与编辑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1月份,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再次敦促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人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