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邦祥摄
昨天上午,由芜湖市文联、鸠江区委宣传部主办,芜湖市评论家协会、芜湖广告产业园管委会承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文艺”交流会暨鸠江区发展新亮点采风活动举行。来自安徽省和芜湖市的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以及近百名文学爱好者出席了交流会。交流会上,大咖作家们畅所欲言,就新时代下的文学创作进行交流、研讨,并与文学爱好者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我就是从安师大毕业的,江南诗社里萌动的诗情与这片灵动的土地息息相关。”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法制报》总编辑赵焰的一番开场白,顿时拉近了与芜湖文学爱好者的距离。在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后,赵焰也分享了多年的创作心得。他认为,首先是要多读书、多写作,突破教科书的局限。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很多都是被动的接受,而走出校门后学习才更为主动,因此不能局限于别人给予的知识,而是要学会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泳;其次是要学会贯通,东西方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化与古典文化、不同学科间的知识,都能信手拈来;最后,是要提升自己,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升思想、认识和语言的使用能力,不断地寻求突破。
安徽省作协创联部主任、《安徽文学》副主编余同友则将目光聚焦在当下越来越受瞩目的非虚构文学创作上。“暗流涌动、蓄势待发”,余同友用八个字来形容当下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现状。“从2010年以来,非虚构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和作家。”余同友说,非虚构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和文学表达,它兼具客观全面的观察、富于美感的描述以及对现实理性和前瞻的思考。“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文字更具文学性、创作性和人情味,它不只是写故事,而是‘砸开坚果看内核’,探寻真相里蕴藏的更为广阔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学,在互联网时代下,快闪、抖音等传播形式更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些新的传播方式的涌现,将会成为文学创作的助燃剂。”评论家、中安在线总编辑王根喜说,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从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到互联网的发展,每次变革都让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在正进行着第七次信息革命,从传统的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变革。“尽管创作内容中可能会有点碎片化、情绪化或者草根化,但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文学创作也会迎来繁荣时代。”
虽然在有些人眼里,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诗歌依然深受当下很多人的喜爱。在交流会上,诗人、新华社安徽新闻信息中心区域新闻信息部主任佘林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经历和这么多年一直所坚持的“诗心”,而中国诗歌流派网总编韩庆成则介绍了芜湖与诗歌的渊源。“芜湖不仅有当年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江南诗社,而且在90年代中期,芜湖就有了中文诗歌创作的网络。”他的一番话也引起了台下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兴趣。
此外,作家、《安徽商报》副总编辑李丽鑫还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当年阅读路遥小说《人生》时的感受,这也引起了台下很多人的共鸣。“《人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那个时代的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李丽鑫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在新时代下,作家也需要多创作反映这个时代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好的作品。
当天下午,参加交流会的专家学者们还去鸠兹古镇等地进行了实地采风活动。
□记者 季鲲
新闻推荐
根据《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规定,安徽省日前展开2019年度支持“三重一创”若干政策相关事项申报。据省发展改革...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