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蚌埠新城实验学校刘悦
全国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二等奖
省级语文学科初中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初中三年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是摆在九年级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中考要赢,既赢在知识上,更赢在复习的策略上。
一、课标导航
中考语文现代文所选用的阅读材料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搭配相得益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走向:
1.文学性文章仍将以叙事类散文为主要考查方向,关注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亲情、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等。
2.议论文:《课标》指出:阅读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文章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阅读要求将议论文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议论文注重将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因此选文材料可能会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正确的做事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选取,以及其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材料。一些知名文化学者的文章常常是出题者最喜欢选取的。
3.说明文:《课标》与中考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得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中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文本的一种类型,它既具备文本的基本共性,但在语言和结构的组合上又区别于其他文本形式。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具有概括性强、醒目、简洁等特点。对于这一块儿,同学们需多见、多练来提高能力。
二、有的放矢
(一)记叙文阅读
在记叙文中,主要考查叙事散文和小小说,而且所选文章的散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记叙文的选材,会选取更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课外阅读材料。
1.标题
梳理考点从头开始,“标题”的考查无非是内容和作用。揣摩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分析标题的作用共七点,理解记忆有助灵活应用:
①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贯穿全文线索。
③揭示情感主旨。
④体现主要内容。
⑤表明写作对象。
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⑦写作手法。
2.概括题
要求考生能够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或段落大意,能够概括出文章内容所包含的特点、方面等。常见的方法有标题扩展法和“六要素”法。
3.段落作用
可分成三个枝杈:开头段、结尾段和中间段来进行分析。开头段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中间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句);引起下文;结尾段作用(结构上):深化主旨(升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题;总结全文。
4.材料关系
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考查方向判定文章材料(内容)关系及所起作用。四种关系单独设题较少,主要在句段作用这一知识点里运用较多。
5.人称与记叙顺序
(1)人称把握重点:第一人称真实性;第二人称亲切感;第三人称客观性。
(2)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
6.词语理解、赏析及句子赏析
近几年中考的重点,达到了10年4考的频次。需注意任何词语和句子的赏析都离不开文本,要结合具体语境。(词语句子的赏析=方法+效果+扣主题)
7.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要想答好此类型的题目,绝非易事。概括除需体现人物性格情感等,还需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8.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命题方式基本是要求回答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季节,气候,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展示(体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文章的主旨,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写作手法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些概念是较难区分的,因为它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
10.主题提炼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标题”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②“人物形象”分析入手。
③“环境描写”作用着手。
④“情节本身”入手。
⑤“时代背景”入手。既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也包括作者的时代背景。
⑥“开头、结尾关键语句”入手。
(二)议论文
(1)论点我们应抓住文章中心,把握作者观点:①题目本身②文章的开头③文章的中间④文章的结尾⑤从文章中归纳出论点。解题时要将论点与论题区分开来。
(2)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辨析论证方法,揣摩以理服人。
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议论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把握结构特点理清行文规律
(5)品析议论文语言领略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生动。
(6)文章巧妙开头作用耐人寻味
(三)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包括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考查题型有:
①说明对象。
②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必考点。安徽中考侧重在一道题中考查两种及以上说明方法,因此在作答时,注意仔细辨别多种说明方法。
④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2018安徽卷《冰雪精灵——雾凇》,整篇文章没有找到时间和空间的标志词,因此可以初步判断使用的是逻辑顺序。
⑤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生动性。
涉及题型: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⑥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
⑦主观表达:谈看法、启示类题实质是考查考生对选文观点的理解能力,虽然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是同学们还需注意运用文中所学知识和联系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新闻推荐
王建中是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元老级”员工,15年来,他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与坚守共存,用匠心还原“一米一粟”本真...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