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祝小康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驶入平梁镇太行村五六组,千余亩茶园缠绕在山间,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云蒸霞蔚、成片的茶树在飘浮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十几位妇女在山头上说说笑笑,欢快地施着冬肥。
笔者“逮”住现场指挥的刘先美——太行茶厂厂长、职业经理人,她个子不高,笑声爽朗。“以前,我纯粹是一个‘泥腿子\’,家住太行村5组,三间土房,一家人靠着一亩多水田、3亩多坡地生活。”她打开话匣子
“2009年10月,我41岁,老公摔跤后中风,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拉下两万多的欠账,公公七十多了,孩子都还在上学,日子难过啊。”回忆起当年的伤心事,刘先美边说边抹泪。
“转机出现在2009年12月底,平梁财政所干部沈桂述挂联扶贫我们村,了解约70%的村民处于贫困线下,大集体时栽种的上千亩老茶树,茶叶品质好,但管理不善,已经荒芜七、八年。沈桂述决定开发老树茶,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我是第一批招到茶园做工的,沈姐看我还灵醒,就派我到外地去学习茶叶采摘、储藏、炒茶等工艺。2009年冬天、2010年初我们一起十几个姐妹缠到山上,搞冬季管理,除草、施肥、修剪,茶带出来了。”说到这,刘先美起身,带我向茶山走去。
“2010年,茶厂初投产,就产茶5000余公斤,凭借独特的太行山茶独特的栗香味,销路很快打开。茶叶供不应求。为了太行茶厂发展壮大,大家共同富裕,2011年我们成立了太行山茶业专业合作社,我们5组114户村民全都是会员,我们把茶园、土地流转给沈姐,统一管理、统一收益,还分红。求助专家后,沈姐开发出茶枕、茶垫,让不能制茶的茶叶也变废为宝了”。
“太行茶枕2012年参加农博会获金奖,很受市场欢迎。目前茶厂一年产值过千万呢,2015年我的年薪就62000”刘先美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语速也快起来,“还有分红,我家老蔡身体不好,在茶厂做财务,工资也是3万多,我老公公70多,忙起来也能采茶叶,还有大女子,我们一家收入十几万哩”。刘先美边说边把我带到了茶园边上的“太行村”特色土菜馆。“我们太行村22人入股太行土菜馆,我也是老板哩!”厨房里王师自豪地说。
驱车离开太行山,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绿色发展、产业扶贫,企业做两端、农户做中间,让刘先美这个“泥腿子”成长为太行茶厂的“CEO”,让她从山沟里的贫困户成为富裕的城里人。
新闻推荐
——安康公安机关“十二五”工作综述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