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荣临 沈菲 文/图
笔者于1992年在汉阴县城边一个废旧回收点,用一元钱购得清代光绪年科举童生县试互结、具结保单两份一套(如图)。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互结、具结(保结)、亲供,是古时童生参加县试报名时提供给县署礼房(报名处)的遵纪不作弊保证书、身世清白证明及个人履历。程序是:考前一个月,由县署公告考期(公告),童生向县署礼房报名,报考人填写亲供、互结、具结(保结)。亲供:即本身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身中面白无须)等相貌文字。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互结:即考生取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五童互结保单)。具结(保结):即请本县廪生具保,称之“认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完成以上,方可准考。名册分存县署。
县考由县官主持,儒学署教官监试。考四场还是五场由县官决定。考试入场前,要“搜子”,即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第一场为正场,录取较宽,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取者准许府考,以下各场是否参加,由考生自己决定。自第一场至末场,每场考试隔数日揭晓一次,第一场未取者,不能考第二场,文字较差者被淘汰。再第一场取前列者,下一场提坐“堂号”,接近主试官,监试加严,或受面试,其人数以十名至二三十名为度。
各场考试不外乎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题目、诗、文皆有一定格式,不能犯庙讳(已故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及圣讳(先师孔圣名),考试文不得少于三百字。各场卷子十数张,界红线横直格,另附空白草稿数张,考试文正、草要全,文字必填相符。卷面有坐位号,交卷后姓名弥封。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得误写添改。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第四五场称连覆,考经文、诗赋、经文、姘文等。
考试定制学署教官不准阅卷,以防作弊。每场限当日交卷,不给烛。考生完卷,分批开放龙门出场,谓之“放排”。
考试揭晓,谓之“发案”。每次发案,鸣炮用吹手。发案用圆式,或日圈,取在第五十名以内,为第一圈。圈分内外两层,外层三十名,内层二十名,亦有不分内外,列五十名为一大圈。居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只写坐号,不写姓名,逆时针排写,出50名圈者为出圈或叫出号,第二圈以下仿此。
末场考完,即将自第一场起当取考生,全数拆开弥封,用姓名发案,称之“长案”。取列第一名者,曰“县案首”,无重大事故,无须再一路考至院考,照例“进学”,获取秀才功名。考取前十名者,为“县前十”,为一项荣誉,至府考时,需提坐堂号。
所谓廪膳生员,即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生员(秀才)分四等:附生、增生、廪生、贡生。初进学的秀才称附生,经过岁考、科考成绩优异者,才可以升为增生或廪生。廪生是成绩最好的生员,名额有限,公家发给粮食。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从这两张五童互结和保结单上我们可以得知:此为光绪十八年汉阴县试五童互结与保结单,保结者叫张树山,年十九岁,具结人为吃朝廷米粮廪生李子衡。
票据话安康
新闻推荐
通讯员祝小康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驶入平梁镇太行村五六组,千余亩茶园缠绕在山间,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云蒸霞蔚、成片的茶树在飘浮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十几位妇女在山头上说说笑笑,欢快地施着冬肥...
汉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