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韩再芬,
这些黄梅戏大咖你也应该来葱白
本周,黄梅戏艺术大师韩再芬领衔的精品黄梅大戏《徽州女人》、《女驸马》相继上演,不仅全城轰动,造就抢票狂潮,更引发江浙沪皖包邮区精英名流不远千里趋之若鹜,能将非主流剧目做到这般奇迹的大概也只有韩再芬和她的再芬黄梅剧团吧。其实,除了韩再芬之外,在本季十大剧目中挑大梁的这些大咖,亲们也应该好好葱白下,要身段有身段,要颜值有颜值,要唱腔有唱腔,没有他们,就没有黄梅戏的现在和未来。当然,今报做东的免费观戏福利活动一直在继续哦,参与方式详见下文。
NO.1 刘国平
他是《徽州往事》中“死而复生”的汪言骅、《靠善升官》里专横跋扈的并肩王、《莫愁女》中的多情公子徐澄,到《浮生六记》中的痴情文人沈复,直至《寂寞汉卿》中脱胎换骨的关汉卿……
本季代表作:《寂寞汉卿》、《徽州往事》、《孟丽君》、《罗帕记》
刘国平的嗓子,真假声混合从容,真声浑厚华丽假声温润婉转,声动心动,他的声音的现场表现力最能说服观众。刘国平曾在黄梅戏舞台上饰演过李白,演过沈复,演过各类才子,现在他为关汉卿这颗铜碗豆魂牵梦绕寝食难安。 拿下《寂寞汉卿》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台词唱腔台步表演,如何完成?满台两个小时,几乎是满负荷地表演,兴奋、挑战、不安。从联排彩排演出,七场戏下来,每一次,他都发现一个新的关汉卿。开阔的舞美设计,表现关汉卿生活创作的空间,格局大开,不复是以往的小舞台。扩展了他的表演方式,脚底下的功夫,身形的气场,表演的深度,他面临了一场新的表演考验。他拿着剧本,在字里行间,找出自己的表演空间。
他极富张力的音质准确把握住了一代戏剧宗师内心积聚了一生的深情与忧伤,他的表演走心,又外化得不露痕迹,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戏中人物复杂幽深的内涵。且关汉卿这个角色要求刘国平从净面小生改为须生,他在步伐、身段的过度上都极其自然。同时他还在演出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求表演上的日趋完美:“每次演出后对人物的把握都有新的体会,下次演出时就会把上一场演出的新感悟再融入表演中。”
NO.2 吴美莲
她是《女驸马》中的冯素珍、《天仙配》中七仙女、《小辞店》里柳凤英、《莫愁女》中邱彩云、《孟丽君》中孟丽君、《浮生六记》中喜儿与芸娘、《寂寞汉卿》里的朱簾秀……
本季代表作:《女驸马》、《寂寞汉卿》、《罗帕记》
她是“新世纪五朵金花”之一,是首届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黄梅之星”中的一个,是首届“寻找七仙女”大赛总冠军。同时拥有这几顶重磅级桂冠的黄梅戏青年演员唯有她一人。在中央电视台寻找七仙女大赛中,她成为最美七仙女。各地院团向她伸出了橄榄枝。2009年,经过考虑,她选择了再芬剧院。进了剧院,想挖走她的人依然不懈着。对此,韩再芬还和她打一场心理战。韩再芬说,强扭的瓜不甜,知道很多人在挖她,我并没有去劝阻她。人最好是主动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和最合适的。 听吴美莲演唱有时会产生奇妙的“通感”——由听觉而移诸视觉。她珠圆玉润的嗓音令人联想到沾着露水的娇艳莲花,晶莹剔透,甜美清澈。而演唱上的优势也为她赢得了“黄梅戏唱将”的美称。 吴美莲在《寂寞汉卿》中扮演关汉卿的红颜知己、女主角朱簾秀。朱簾秀善良、美丽、多情,不仅才艺冠绝一时,更兼超凡脱俗、侠骨柔肠,与相知、相敬、相爱的人共同演绎了一场互托生死的旷世恋情。该剧的一号人物是关汉卿,吴美莲很好地把握了自己这个角色的韵律和节奏,大幕拉开后,她在关汉卿的回忆中倩影悠悠由远而近款款出场,仿佛天空飘落的一片花瓣,瞬间化身人间仙子,既轻盈又饱满。因为朱簾秀一代名伶的特别身份,吴美莲表演时注重念白、演唱和身段的巧妙配合,且歌且舞,圆场、运腔皆如行云流水,吐字上讲究雅韵,深情时轻柔,喜悦时昂扬,悲愤时音含呜咽。
NO.3 余淑华
她是《告洞房》中饰“饶氏”、《渔网会母》中饰“黄氏”、《描药方》中饰“祝英台”、《女驸马》中的公主、《春江月》中的柳明月……
本季代表作:《女驸马》、《春江月》、《孟丽君》
对于安庆以外的观众来说,余淑华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那甜润清亮的嗓音、漂亮利落的身段、清新典雅的台风和细腻成熟的表演给喜欢黄梅戏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2014年11月底,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在安徽大剧院演出《春江月》,舞台上那个绣花女柳明月,从娇俏活泼的待嫁少女,到忍辱负重的苦命娘亲,被余淑华韵味十足的唱腔和倾情投入的表演塑造得丝丝入扣、催人泪下。有人不禁大惊小怪地打听:这个演员是韩院长从哪里挖过来的吧?面对这样的问题,韩再芬风轻云淡的微笑里总是带着自豪:“余淑华一直是我们团的演员嘛,她一直都不错哎。”一个演员的成名不仅需要实力同样需要机遇,机遇对每个个体既公平又不公平,可遇不可求。很久一段时间,余淑华以自己清静无为的个性在剧团里面,静静地唱着自己的戏完成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春江月》中的柳明月这一人物,无论在年龄、身份还是气质上,跨度都比较大,出场时是一个即将出嫁的十八岁少女,又学得一手绣花好功夫归家,对未来全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喜气洋洋的,这时要演出花旦的天真活泼;紧接着剧情骤然间急转直下,一对遇陷害遭追杀的朝廷忠良夫妇仓皇逃命路过柳家门前,为避祸不得已将刚出生的婴儿放在了柳家门外,刚刚学艺归来的柳明月原本不想惹事,可是一封情辞恳切的求助信让她不忍丢手,善良的绣花女独自藏匿了啼哭不止的孩子,在官府搜出婴儿后又被逼无奈认作私生子。
未婚生子这一奇耻大辱突如其来地降临,当场气死了老父亲,也从此断绝了自己的后路,世俗眼中,令人羡慕的准新娘一夜之间成了伤风败俗的下贱女人。大起大落,忍辱负重,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变成遭人歧视的单身妈妈,命运跟无辜的弱女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在养育孩子成长的十八年间,各种苦难甚至杀身之祸接踵而至,欢快的花旦转变成悲苦的青衣,余淑华很好地把握了命运迭荡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及性格轨迹,她没有把柳明月这一乡间女子演得过于悲情,而是细腻内敛地突出了人物的外柔内刚,既有委婉低回的独白,亦有适时的强烈爆发力,其坎坷命运和坚定信念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令观者动容。
NO.4 丁飞
他是《残凤还巢》里的毛狗、《知府黄干》中搞怪的衙役、《天仙配》中的傻少爷傅公子、《女驸马》中的小反派冯安、《浮生六记》中的投机分子俞六……
本季代表作:《靠善升官》、《五女拜寿》
出生于黄梅戏世家出生的丁飞,年少时候一参赛就夺魁成了黄梅戏小明星,少不得归功于平时的浸润其中、耳濡目染,还不知几岁起就无师自通开了蒙呢。学戏的孩子懂事早,总是还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要有样学样地唱念那些情情爱爱的戏文,可是丁飞不同,他在戏校二年级开始排戏时,老师给他排了难度较高的《夜奔》,不仅要求完成大幅度的身体动作,而且融唱、念、做、打合为一体,让一个正式练功没多久的学生娃在武功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夜奔》、《花云射雕》之后,丁飞的舞台小生基本上告一段落。从三年级开始,有眼光的老师发现了丁飞身上另一种潜力,便有意识引导他向丑行发展,先后排过《顶灯》、《三请樊梨花》、《罗帕记》等剧,都是扮演剧中的丑角,从此正式步入丑行。丁飞对自己选择了丑行很满意,他清醒地看到,丑行是戏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在排戏的过程中,他这行当越发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都是戏份不多的配角,却是每个戏都少不了的类型,而把这些具有喜剧色彩的类型表现得活灵活现正是丑行的强项。作为戏曲舞台上最独特的一个类别——以不得志的的丑官为主角的剧目,在各剧种中都数量不多,惯演才子佳人的黄梅戏这类戏更是凤毛麟角。以前丁飞也演过《升官记》里的徐九经,可是此次改编后的《靠善升官》,在保留原有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修改,从对剧中人姓名、人物之间道白和唱词的改动来看,和《徐九经升官记》相比,《靠善升官》更具有黄梅戏气质,更适合黄梅戏的音乐和韵味,更切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倾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演这台戏要做的并不是模仿,而是全新的创作。
名字变了,一些词变了,妆更变了,表演也得是纯粹黄梅戏的风格,最终的舞台呈现还要靠演员来实现。人物性格能否表现到位,很检验演员功夫的深浅。靠善是官丑,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如果辅以形式多样的形体动作加以外化,恰到好处地配合对白和唱词,将人物在每一故事节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表现出来,必将给这台本来就精彩的大戏锦上添花。可喜的是,丁飞做到了这一点。
NO.5 李萍
她是《莫愁女》里的莫愁、《御河桥》里的柯宝珠、《郑小姣》里的郑小姣、《儿女恩仇》里的余秀英、《大乔小乔》里的大乔、以及《天仙配》中的七仙女……
本季代表作:《五女拜寿》、《寂寞汉卿》
韩再芬喊李萍老师为萍儿姐姐,她们是三十多年同门师姐妹。她从事黄梅戏数十年,虽然韩师妹光芒四射,但她并没有被其光芒所掩埋,她是她自己,她也是舞台上独具光芒的角儿。 她演过电视剧、舞台剧的《女驸马》,是韩再芬冯素珍的公主,她饰演的公主,雍容高贵气质非凡,有贵气堂皇,也有小女儿的娇羞,她被戏迷们赞为最美的公主。而今天,她不再演花旦,专攻老旦。老旦也同样是她一直喜爱的舞台形象,她在自己演花旦时,对老旦深沉从容的演技作风一直心怀钦佩。 她在新剧《寂寞汉卿》里饰演的阴险跋扈老太让人不寒而栗过目难忘。三十年来,她亲眼见证韩再芬为剧院为黄梅戏付出的一切,她选择和她并肩站在一起。“黄梅戏的传承要靠我们这些老演员”,韩院这样说,“我们要让戏,要让舞台,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曾经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对我们,我们现在也到了为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李萍老师目前担当的任务之一是当星探,从戏校的孩子们里面找好苗子,带回团里。玉不琢不成器,她相当的时间给了孩子们,兰花指的一点,眼神的一送,形上的功夫,神里的气韵,点点滴滴,知无不言:我不教给他们,难道要随我带走吗?
NO.6 马自俊
他是《西施》中的范蠡、《天仙配》中董永、《夫妻观灯》中王小六、《挑花女》中木根、《小辞店》中蔡鸣凤、《富贵图》中倪俊、《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
本季代表作:《徽州女人》、《徽州往事》、《五女拜寿》、《女驸马》
一唱三十年,昔日英俊小马今天被称老马、马大帅,马大帅驻颜有术,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多岁,神态英姿勃勃,脚下猎猎生风。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样的元帅精神一直贯彻在马大帅的言行之中。
1989年,安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大赛开赛,大赛上优秀的年轻演员云集,已积累过不少舞台和影视表演经验的马自俊,给自己暗暗下定目标,全力以赴必进十佳。那一场大赛,他力压群雄,成为仅有的两名十佳男演员中的一名。一入戏台深似海,马大帅在黄梅戏舞台唱念做打移形幻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把半辈子贡献给了黄梅戏。马大帅爱琢磨戏,一上舞台,力求戏人合一。看马大帅的戏,用心真切,情意缠绵,未有曲调先有情。他的粉丝数十载不离不弃,无论他到哪里演出,都追随前往。 多年下来,无论演绎什么样的作品,尤其在给青年演员压阵的戏中,老戏骨马自俊无疑是一根定海神针。如今,是马大帅第一个响应韩院长的号召:让台。他给团里的小演员当起了大龙套。从国家一级演员到国家一级龙套,剧院的小伢子们对他心怀钦佩,作为演员谁不想更长久地站在舞台上?再芬黄梅青春团队亮相合肥,马大帅对着韩院长立下军令状:你放心,我一定要让伢们把这场大戏给拿下来,给合肥观众奉献一场好戏,让合肥戏迷看看再芬黄梅新生代的风采。小演员们都懂:没有马大帅们的传帮代,我们不会成长得这么快。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通讯员汪杲报道为加强立案监督,促使行政部门严格执法,近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检察院向迎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他们及时将“毒辣椒”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