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报道12月15日,安庆市“黄梅戏起源与发展”调研组一行10人,从安庆市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考察当地清乾隆时期,安庆移民迁陕后裔中祖辈流传的民间戏曲文化。本报记者作为调研组成员,一同前往。
2014年1月13日,本报刊登了深度调查《寻找根在安庆的陕西人》,揭示了官方志书史料未曾记载的清乾隆安庆移民迁陕潮之谜。
本报记者发现,在陕南地区,尤其是商洛市商南县,全县25万人口中竟然70%以上是安庆移民后裔,他们保留了祖上传承下来的乡音习俗,就连当地民歌演唱也类似于安庆的黄梅戏。
此报道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来自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陈精耕、何成结、王秋贵、何晨亮等戏曲专家,通过对部分商南民歌与黄梅戏喝腔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判断两者系同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地方戏曲”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宣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的相关要求,安庆市成立了“黄梅戏起源与发展”调研组,赴全国有关区域开展黄梅戏起源和发展的调查研究。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兆舜先生告诉记者,通过调研异地的戏曲文化,比对戏曲的“DNA”,为黄梅戏“正本清源”,有利于黄梅戏的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报道2月15日,记者从安庆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春节期间,该市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总体平稳。据悉,2月7日至13日,全市派出巡查督查组294个,抽调干部3699...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