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储北平 芮刘斌)近年来,潜山县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利用。通过深入挖掘地域非遗底蕴,搭建群众文化舞台,注入时代元素,让非遗走进校园、乡村、社区,全县非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目前,该县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多项产业,每年达3000多万元的收入规模,带动1000多人就业。
桑皮纸是一种全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是古人集体的科研成果,由于受机械造纸的冲击曾面临绝迹。 2004年,该县官庄镇农民生产的桑皮纸破解了故宫倦勤斋修复难题,央视和新华社曾专题进行报道。该县成立了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在安庆市率先组建非遗保护中心,对具备生产性保护的桑皮纸制作、王河舒席、痘姆黑陶等项目进行合理开发,促其走向市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鲍亮亮新闻话题丰收不增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制约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现...
潜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潜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