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宿松县破凉镇农民陈冬生给本报来电,想要了解无籽西瓜的栽培种植技术,记者为此采访了宿州市无籽西瓜协会会长刘孝科。
刘孝科告诉记者,农户栽培无籽西瓜关键要掌握好播种的时间。在安徽省长江流域,瓜农每年3月初就要育苗播种,如果错过了播种时间,就会影响坐果。如果农户在油菜地套种无籽瓜,必须在油菜收割前就移栽到田里。无籽西瓜生产必须采用育苗移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是育苗技术的关键。发芽期水份过高,低温及温度不稳定是导致无籽西瓜种子发芽出苗差的直接原因。无籽西瓜的发芽应在恒定高温(30℃—32℃)及潮湿(育苗基质可攥成团但捏不出水)的条件下进行。在装盘播种前,充分搅拌基质以使质湿度均匀。播种深度为1.5厘米—2厘米,该深度可使种子周围保持均匀的湿度并可防止种子带帽出土。将播种后的育苗盘放置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0%-100%的发芽条件下48小时-72小时。一旦种子开始出土,应立即将育苗盘移到温室。温室温度保持在25℃-27℃直到出芽结束。温室内出苗的第一周,浇水只需保持基质湿润即可。过多的水分会严重影响未发芽的种子。一旦出齐苗,温度和水分即可调节到适合培育壮苗的状态,即良好的光照和适度的温度(日温25℃左右,夜温20℃左右)。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西瓜苗应尽早移栽,苗龄过大会延迟缓苗期并影响成活率。爬地栽培理想的栽培密度500株-600株/亩,立体栽培的理想栽培密度1000株-1100株/亩。这样的定植密度可使大多数果实重量在1.8千克-2.4千克,直径为14厘米-16厘米,每株平均商品瓜2个-3个,爬地栽培最高可达4个-6个。
科学施肥是无籽西瓜栽培过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刘孝科告诉记者,长江流域的瓜农切记,不能提前施肥和过量施肥。一般在坐果后首先亩施基础肥60斤,然后再亩施膨胀肥100斤。
在无籽西瓜移栽后浇一次充足的缓苗水,直到第一雌花出现前不再浇水。少量多次灌水是西瓜栽培管理中最常见的严重错误。移栽后少量多次灌水易使根系生长不良,且分布土壤表面,在后期植株和果实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营养时无法满足。无籽西瓜低节位坐瓜易出现畸形、皮厚、空心和瘪籽,第4雌花以后坐瓜易出现三角形和轻度空心,因此选留2雌—4雌花坐瓜较好。无籽西瓜一株可同时留多果,竟相生长,在幼果鸡蛋大小时留1个位置好、外形正、有发展前途的幼果,其余疏除。适时采收对西瓜的质量和效益有很大关系,一般在雌花开放后30天—35天就可收获。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改革发放程序已是当务之急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