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沈冲乡棉农徐先团近日向本报反映,今年棉花苗情不好,不仅他自己的棉苗长势较差,附近农户的棉花苗情也都不如往年。棉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手段?记者为此采访了省农科院棉花所郑曙峰研究员和宿松县惠口镇农技站站长王斌。
“进入4月份以后,由于出现连续低温寡照阴雨天气,安徽省棉花主产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六成,江淮之间大部和沿江东部降水量偏多一倍以上,最低气温只有1℃左右。异常气候条件导致苗床内温度低,温度达不到棉种出苗的要求,造成不出苗或出苗时间长,苗不全,苗不壮。 ”省农科院棉花所郑曙峰研究员告诉记者,不少农户习惯早播,加上少数棉农播种粗放,播种质量差。苗床使用薄膜破旧或薄膜周围覆土不严,遇冷空气侵袭,苗床保暖性差。还有一些苗床遇雨后,雨水灌进苗床,导致湿度过大。记者从宿松县惠口镇农技站了解到,部分不耐低温棉花品种出现烂种、死苗现象,约占当地棉花播种量的20%。
针对目前的棉花苗情,惠口镇农技站王斌站长对记者说,冬闲田5月5日之前,麦茬地5月15日之前棉农都可以重新补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要抢晴多做钵、再补种;采用露地直播的抢墒播种。棉农补种3天后,要在薄膜上加盖一些杂草,遮阳降温,防治温度过高,造成烧芽。等棉苗出齐以后,棉农在一天之内逐步掀去薄膜,晒床,用多菌灵消毒。
对于出苗60%以上的苗床,郑曙峰建议农户要抢晴天及时晒床散湿,用“棉增灵”、多菌灵和半量式波尔多液等防治苗病,保苗促长。针对今年晚播10天—20天的现实,棉农可以增加10%的密度,以补偿晚播产量的损失。苗数不够的应及时补育苗,抢晴播种,以保证移栽密度。
郑曙峰告诉记者,棉花生育期长,补偿能力强,只要要适当增加密度、早施提苗肥促早发等栽培措施得当,无大的灾害性天气,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我住在农村,但是非农户口,能参加新农合和新农保不? ”日前,有读者打电话向本报反映,自己一直居住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因为一些原因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户口,在参加新农合和新农保时遇到了麻烦。...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