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头有几张我们安徽本地发行的粮票,请问价值多少? ”日前,不少读者给本报来信或电话,询问手头安徽粮票的收藏价值。
宿松县五里乡的张先生有1966年5市斤粮票一张;泾县的许女士有1972年的安徽省粮票5市斤数张;歙县小川乡的何先生则有1971年休宁县的豆票贰市两一张。据了解,这些粮票都是以前留下来的,大多比较破旧。
为此,记者走访了合肥收藏市场,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记者了解到,1955年开始,安徽省先后发行使用了流动粮票、定点粮票、调剂粮票、奖励粮票、饲料粮票、侨汇粮票、通用油票、军用油票和优待油票等十余种票证。虽然品种不是太多,但由于早期的票证多是采用薄纸印制,使用时极易损坏,因此每年都要发行新版粮票来投放市场。落后的印刷技术加上频繁的印制发行,使得这一时期的粮票版式杂乱无序、五花八门。因为粮票版式差异的繁杂,到1993年粮票停止发行,安徽省累计共发行了多少套、多少枚粮票,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记者在合肥青云楼邮币卡市场了解到,安徽本地粮票大多价值不大,年份全套价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上述几位读者的单张粮票,都较为常见,全新的价格也就在几元钱左右。
据市场人员介绍,粮票收藏较为冷门,且安徽省粮票大多平淡无奇,所以一般市场价格不高。但是,安徽省粮票中也有些珍品,因为存世极少,目前市场上收藏价值较高,几百到几千元一张的也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956年发行的面额为50斤的鸭子专用饲料票,全国仅见。
1957年专用农村缺粮户发行的随证粮票,共有10、30、60、90和150斤五种面额,每种面额的粮票又由若干张面积只有指甲大小的小粮票组成,被称之为“指甲粮票”,这也是安徽省首创。
1965年发行的面额为半市两的粮票,是专供市民们购买早点用的。
另外,安徽省1955年的流动粮票2斤、定点粮票100斤;1956年的流动粮票3斤;1957年的定点粮票50斤;1960年的通用粮票20斤和1964年的奖励粮票50斤等粮票,因种种原因极难见到,有的甚至仅在文件上有记载而从未见过实票。物以稀为贵,这些粮票的“身价”,现在都非同一般。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1969年面额为5市斤的“错版”粮票。 1969年版粮票发行于文革中期,全套七枚,每枚的背面都套红印有毛主席语录,政治色彩极浓。 5市斤这枚粮票上的语录因设计者误将“必需把粮食抓紧……”设计成 “一定要把粮食抓紧……”而被取消发行,只有少量“样票”存世。该票现已成为为数不多的粮票收藏爱好者的 “镇册之宝”。
本报记者 曹荣
新闻推荐
11月2日,宿松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与宿松农合行举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理签约仪式,标志着该行全面代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周曙光 摄...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