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面经营权作为抵押,水产企业就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这在安徽省水产大县宿松成为了现实。去年以来,宿松农合行与当地水产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出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品种,并发放此类贷款3000多万元,帮助辖内多家水产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该行这一金融创新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
“水面”变活钱助水产业发展
“去年我已经把45000亩水面抵押给了农合行,现在正在计划给5500亩的滩涂开发‘申贷\’。 ”5月14日,在宿松县千岭乡竹墩湖,作为首吃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这只 “螃蟹”的人,安徽省力啸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祝力啸对记者说。
宿松县宜渔面积达84.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首位,但水产产量却一直排名靠后。祝力啸从事水产业已经39年,在他看来,县内百余家水产企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融资问题。
“以我的公司为例,平均一万亩水域需要80万到100万的鱼苗投放成本,加上拦网设备的管理维护、渔民工资等,一年的总支出将超过1000万”,祝力啸说,“但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抵押,我之前贷款的额度最多就50万左右,根本‘吃不饱\’。 ”
据了解,水产业周期一般是一年,年初投放年底打捞,销售完才能获得收益。而销售一般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将影响第二年年初的投入,所以从头年11月底到次年2月底是水产企业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企业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此。
去年年初,祝力啸与宿松农合行多次磋商之后,以其承包的45000亩水面为抵押,获得贷款400万元,不仅给自己打开了融资大门,也为县内其它水产企业带来了福音。截至今年4月末,宿松农合行已向辖内5户水产企业发放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金额达3000多万元。
多方监管为水产融资“护航”
记者了解到,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延伸,水面经营权一直也面临抵押难题。而去年开始试点的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则是宿松农合行为县内百余家水产经营户量身打造的创新信贷品种。
根据该行发布的《水面承包经营权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借款人可以水面经营权 (水面滩涂经营许可证)作为抵押,经县水产局登记,将可获得由宿松农合行发放的贷款支持,期限最长为三年。
在风险控制方面,宿松农合行引入了多方监管,为此类贷款的发放设立了三道防线。
“一是贷款的门槛,要求贷款个人或企业经营和信用状况良好,连续三年盈利。二是必须到水产局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抵押登记”,宿松农合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祝永明介绍,“第三则是要求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的基础上,银行与水产局再次审核,确定评估价格,评估价格更合理。 ”
此外,去年以来农合行又相继推出了渔业协会监管、联保等创新担保方式,使水产融资体系更为完善、更为立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已经基本完善了此类贷款的流程,风险防范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祝永明说。
全面推广并非一片坦途
尽管引入了水产部门、渔业协会包括评估机构在内的多方“把关”,但祝永明坦言,在宿松县辖内全面推广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仍面临许多难题。
“最难的还是资产处置的问题,水面资产不同于固定资产,其价值的确认、保值、流转等都较为困难,一旦贷款形成不良以后,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很差。 ”祝永明说。
为此,宿松农合行在与县水产局签订的合作协议里,明确了一旦贷款出现违约,“甲方(水产部门)负责对该水面使用权进行处置,处置所得首先用于清偿该项权益的抵押贷款”。但到底如何处置,目前还没有实践先例。
一个好的消息是,目前宿松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水面发包的价格普遍较低,这给经营权的流转提供了便利。 “县内的水面承包年每亩大约30元,但据我们了解周边地区起码在150元每亩以上,这样一旦有人停止承包,立马会有人接手。 ”该县一位水面承包户说。
“要让水面经营权抵押最大地发挥作用,全面解决水产企业融资难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水面经营权抵押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给予此类贷款法律保障;此外,则要尽快牵头建立水面资产流转平台,真正盘活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祝永明说。
本报记者曹荣
通讯员 周曙光廖明明
新闻推荐
宿松农合行首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葡萄园主用上百万元“及时贷”
本报讯 “这个贷款的新路可帮了我大忙,我再也不用为筹钱到处碰壁而发愁了。 ”10月14,拿到100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宿松县满园春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春香笑逐颜开,“我这300亩葡萄修...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