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虫
第期总第期民居民俗系列
巢皮
▲蜂巢◎社会传真
本报记者 刘辉文图
暖春之际,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金黄的油菜花遍地飘香,陶醉其间,闻芳香心旷神怡,赏美景目不暇接。
清明时节,记者徜徉在家乡山野满园的油菜花丛之中,见到了从事养蜂已有十年的青年小伙刘王勇。
十三年前,小刘跟随他的姑爷张国亮拜学养殖蜜蜂技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钻研好学,善于动脑。在如同蜜蜂辛勤采蜜奔波忙碌的生活中,小刘学会了全套的养蜂技术,逐渐踏上了一条养蜂致富之路。
在靠近油菜花地旁边的山场上,整齐地摆放着110多个蜂箱,成群的蜜蜂满天飞舞,“嗡嗡”叫响。见此情景,记者实在感到有些毛骨悚然,生怕被蜜蜂哧伤。
这时,正在密密麻麻的蜜蜂窝中忙着干活的小刘满脸堆笑地迎着我,招呼我静心地坐下。于是,他娴熟地边“移虫”,边跟我聊了起来。
“目前,正是春天百花盛开的最好季节,也是养蜂的最佳时期。养蜂人同蜜蜂一样,简直是日夜忙碌,够辛苦的。”
恰如当代诗人葛显庭在《咏蜂》一诗中赞道:“三百天来九州跑,南疆北国采花娇。终日酿蜜身心劳,甜蜜人间世人效。”
“一般来说,每只蜂箱大约有蜜蜂2-3万只。现在,每天都有300万只左右的蜜蜂在不停地采蜜。”小刘似乎如数家珍地告诉我。
“一只蜂王每天能够产卵1000多个,一只蜂箱在一个花季能够产蜜40-50公斤。每个蜂箱共有12个蜂窝,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生产区,共有6个蜂窝,其中五个产蜂窝蜜,一个产蜂王浆,一个花季大约能产蜂王浆150公斤;下层为育儿区,也有6个蜂窝,又叫‘巢皮\’。因此,在一个油菜花季,一般可以产鲜蜜4-5吨、蜂王浆600-700公斤,市场单价每斤分别达10元、100元,收入在10万元左右。”小刘非常坦诚地对记者说。
“按照正常情况,要是晴天,需要每天取一次蜂蜜,平均每次4-5公斤,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如果遇到雨天,就不能取蜜了。”
看着飞奔的成群蜜蜂,王勇发自内心地说:“蜜蜂采蜜的辛劳程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难以看得见的,只有我们养蜂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感觉到。蜜蜂采花的直线距离一般在5公里之内,每天短距离来回要飞行20次左右。一只蜜蜂采满一个蜂眼需要采花2-3万朵。一只采花的蜜蜂一般只有一个月的花季,就会走完自己的完满人生。要是不采蜜的蜜蜂生长期就会有2-3个月。而冬季蜜蜂的数量则会减少一半。”
随着春天花期越来越短,王勇在即将收获着丰盛的成果、品尝着甜蜜的生活之后,又会重新“追花”酿蜜,卷起那顶油毡敞篷、拉起100多个蜂箱、开起大篷车开始“浪漫”的迁徙。
王勇告诉记者,象这种由“定地”结合“小转地”,进行“大转地”,一年中要流转4-5回,反正只要哪里有花期,就会搬到哪里。每年3月20号-9月20号之间几个月,是养蜂人的“黄金时期”。眼下,南方的花期结束,王勇又会奔向刺槐花开的淮河以北,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田园生活。
据王勇介绍,养蜂人不仅享受着生活的艰辛与快乐,更能锤炼一个人强健的体魄。因为,自古以来的“蜂疗”对人体大有益处。尤其是对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等常见疾病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
他说:“正常人被蜜蜂哧伤后会起风包,疼痛难忍。养蜂十年来,我已被蜜蜂哧伤过无数次,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前些年,我腰疼多时,经过蜜蜂反复针哧,反而治好了。这不能不说是人与蜜蜂和谐相处的结果。”
不仅如此,更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幽美的花草绿色环境,为蜜蜂酿蜜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洁净的空间,酿造出纯净的天然有机饮品,具有养颜养胃、滋补强体的利好作用。
随着自己的养蜂规模越来越大,王勇已加入了家住江塘乡小宫村张国亮成立的“蜂友合作社”。
他饱含信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对养蜂事业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好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农村有志青年从事蜜蜂养殖。我将会同太湖全县20多个养蜂专业户一样,持之以恒地发展这项甜蜜的事业,为人们带来甜蜜的生活!”
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蜂儿诗》一文中深情地写道:“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新闻推荐
《安庆日报·太湖周刊》是太湖县委机关报,是展示太湖形象的窗口,是太湖县主流媒体之一。 《安庆日报·太湖周刊》“花亭湖”文学副刊前身是《太湖报》“花亭湖”文学副刊,每月一期。...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