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门口有厕所,有猪圈,还堆了许多杂物,看上去乱糟糟的。你看,现在多干净,厕所、猪圈都拆了,水泥路修起来了,这空地上马上要种树种花呢。”月日,新仓镇黄岭村陈屋组岁的卢翠姣笑着说,她家的两层小洋楼式样别致,屋前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四周已经平整过了,门前水塘的水清了,看不出她说的原本杂乱无章的痕迹,“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变了样。现在条件不比城里差,我们住着十分欢喜。国家政策好啊!”
变了样的,可不光卢翠姣家四周。行走在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村环村路上。时光倒流,几年前,这里是泥土路,人们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随处可见老旧房屋、厕所、猪圈、柴堆、草堆,路边、草丛里随意倒上了垃圾,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美好。可如今,这些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苗木,衬托着各家各户粉刷一新的白墙,在这个冬日里显得格外有生机;平坦的水泥路随弯而弯,延伸到每一户门前;两旁崭新的路灯,与道行树整齐排列,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场、篮球场、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四处可见的文明新风壁画,给村庄增添了无限活力。
哪能不变样呢?该村自年起,就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改变村庄面貌。年,该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范畴。环境既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是一个村庄的“脸面”,有一个优美的环境,至关重要。该村两委班子深深认识到这一点,从开展环境整治着手,清拆清障,修路清淤,绿化亮化,全面向“脏、乱、差”开战。几年来,该村共投入多万元,在涉及5个组户的中心村拆除老旧废弃房屋、厕所等多间,按照规划设计,新修水泥主干道2.3公里、入户水泥路1.4公里,铺埋排污管道余米,修明水沟近米,集中建设杂物间间,建化粪池5口、公厕1座,建太阳能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设置环卫桶个,新建休闲广场2处、篮球场和门球场各1个,安装路灯盏,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并对每一户房屋进行了风貌提升。
“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真正做好事,老百姓是认账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汪林谈到启动之初的艰难,深有感触地说。要改变原本的生活模式,大家的思想是否能转变过来?拆除老旧房屋等都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大家会支持吗?这些问题,是摆在村两委面前最让人焦心的问题。为了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选出了由队长、德高望重的长者等人组成的理事会。村两委和理事会一班人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做村民思想工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还带着村民代表到周边的美丽乡村去参观,让大家有切身的感受。针对少数思想一时转变不了的,就一次次上门,苦口婆心引导。在此基础上,村民们从“不想变”到“主动变”,纷纷在协议书上签下了“同意”,积极配合各项工作,还各家自动出资整修房屋。汪林说,两委一班人步调一致,关键时刻不含糊,困难面前不退缩,真心实意兑现承诺,让老百姓有了信心。同时,理事会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既及时反映了村民的想法,又把村里的决策宣传到了位,出面帮助化解矛盾,不偏不倚,老百姓心里有了底。
“看到这些转变,我们心里也高兴。不光外在的环境好了,人的素质也提高了。”理事会会长陈卫祥说,“就说丢垃圾吧。以前大家是随手扔,想扔哪就扔哪。现在乱扔的现象几乎没有了,都是自觉放进垃圾桶。”其实,这样的小转变还有不少,村里有了“卫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受到称赞,妇女闲暇时间跳起了广场舞……一股股文明新风吹进了山村。“自从建起了广场,我们跟着电脑学跳广场舞后,大家从牌桌上转移到了广场上,人精神了,邻里姐妹之间更和气了。”喜欢上广场舞的严代毛、章小云、王祥云乐滋滋地说。
一边是村庄的环境变美了,而另一边,该村的山场等优势资源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成片的油茶开始挂果了,一栋栋猪舍、鸡舍建起来了,水库、池塘里鱼儿嬉戏,老百姓致富的途径拓宽了。近几年来,该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引进农业企业,将油茶定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生猪、肉鸡等产业。目前,该村发展油茶多亩,涌现出种植、养殖大户十几户。
“重点是管。下一步,我们将在已建立了环卫保洁机制的基础上,探索长效的管理机制,利用村规民约等引导老百姓真正实现转变,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汪林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希望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带动全村面貌的改变。”(本报记者 叶玲玲)
新闻推荐
为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财政系统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近日,县财政局专门出台《太湖县乡镇财政分局(所)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紧密结合乡镇财政工作实际,要求乡镇...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