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施娟娟
■籍贯:望江
■职业:全职妈妈
面对来势汹汹的恶性肿瘤,25岁的准妈妈施娟娟选择了别样的方式表达母爱——拒绝一切病前检查和药物治疗来保护腹中胎儿。直到女儿呱呱坠地,她才伸出胳膊挂上保守治疗的点滴。
在施娟娟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无数合肥读者也伸出了援助之手。2014年6月,女儿雨熙出生不足半年,施娟娟带着不舍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生死一线 保住孩子成为唯一选择
2月24日下午,省立医院南区肿瘤化疗科,人声喧闹。擦肩而过的人们脸上挂着各异的表情,欢喜、忧愁或眼角挂泪。隔着透明玻璃往里看,瘦小的施娟娟,整个身体陷入医院统一发放的蓝白相间被褥中。此时,相隔200公里外的望江县,女儿雨熙在一天天地长大。
时间倒回至大年初二。因为过年,不少病人都离开医院,住院部7楼显得有些冷清。在走廊尽头的最后一间病房内,刘明君一家却团聚在此,十多口人将病床团团围住。躺在病床上的是刘明君的妻子,25岁的施娟娟。
怀孕9个月的她,在年前被诊断患上了乳腺癌。为了保住腹中胎儿能平安出生,倔强的施娟娟拒绝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看着妻子煞白的脸,刘明君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与她商量“提前生产”一事。
“娟,要不我们把孩子拿出来吧。”
“什么?”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力气,半躺着的施娟娟猛然坐了起来,“不要孩子,我现在就去死。”看着妻子煞白的脸,刘明君赶紧解释:“不是不要,是提前剖腹生产。”沉默了很久,施娟娟才答应刘明君的要求。
手术时,或许想得到一些心理缓冲,刘明君并没有坐在等候席。他躲在楼梯走道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我怕,怕去面对最坏的结果。”随着室内婴儿的一声啼哭,护士带来了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女孩,四斤八两,一切身体指数正常。“刘雨熙,康熙的熙。”刘明君说,“熙”字是施娟娟专门为女宝宝选的,取“清晨露水”的寓意。
正月初八,宝宝雨熙经过各项检查后批准出院。离开前,施娟娟撑起身体套上新买的大红睡衣,将熟睡的雨熙轻轻揽入怀中。她让站在旁边的刘明君用手机多拍几张照片,“宝宝回家后,我就只能看看照片了。”
爱心汇聚 涓涓真情引人关注
生死一线,她毫不犹豫地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年轻妈妈施娟娟不平凡的抗癌故事经合晚独家报道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晚报读者热线电话一时间炙手可热,读者们纷纷被这位年轻妈妈无悔的选择感动了。与此同时,合肥晚报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都为娟娟打开了爱心通道,不少网友通过网络途径为娟娟的康复之路添砖加瓦。
3月1日,本报记者带着社会各界的爱心驱车前往望江县雷池乡探望小雨熙。临行前,娟娟拜托记者多拍摄一些孩子的照片,“孩子爸爸根本不会照相,他拍的宝宝太瘦小了。”
生死相隔 母爱是割不断的牵挂
3月底,经过医生“批准”,娟娟第一次返回家乡与女儿相聚。回到家的第一眼,娟娟的眼睛红了,周围人的眼睛也红了。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娟娟不放过女儿任何一个成长瞬间。每顿喝多少奶粉、晚上起来换几片尿布、白天睡多长时间,她都牢牢记在心里。
团聚并未阻止病魔的侵蚀,娟娟在返家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6月中旬,丈夫刘明君发来一条短信:虽然不舍,娟娟还是离开了我们。
2014年12月26日,记者再度联系上施娟娟的丈夫刘明君。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他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只身前往深圳打工。对于他来说,为女儿雨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是最重要的事。
【对话】
生她,我从未后悔
记者:如果时间重来一次,你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
施娟娟:生她,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作为妈妈,不能保护腹中的胎儿,那怎么能称得上合格的妈妈。
记者:病好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施娟娟:拍全家福,一家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然后开个小店继续生活。
【评论】
向母爱致敬
瘦弱,是施娟娟给我的第一印象,蜷缩在床的她只占据了一半不到的位置。采访时,施娟娟刚刚生产完,但说话语气却透露着难以想象的坚强。“生她,我一点都不后悔。”面对死亡,她也曾因为害怕而偷偷哭泣。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妈妈,抱娃奶娃也是她一度梦想过的幸福场景,可惜一场意外的疾病卷走了她的幸福。从孩子出生到亲手换张尿布,她经历了七十余天的生死搏斗。
6月中旬,接到施娟娟丈夫刘明君的短信,内容简洁却催人哀伤。如果说男女之爱如同奔流的江河般热情洋溢,那么母爱则更像一条涓涓山涧,细致绵长。疾病带走了年轻的妈妈,留下了一个尚在襁褓的孩子,生死之间的选择暗藏着一份生命难以承受的情感。
娟娟,走好。
新闻推荐
○王佳慧伏在妈妈耳边说,马上就要过生日了,她要买一双高跟鞋。王佳慧移植手术后,11月3日才出舱,目前已经花了50多万,除去报销的,家里依然承担20多万  ...
望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望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