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有4个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6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5个城市获得“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在“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文明创建展开热议——
■ 本报记者 张岳 桂运安
改善人居环境,涵养城市文明气质
梅花怒放春正好,征程万里再奋蹄。去年,安徽省全国文明城市、新提名城市取得全国“双第一”的喜人成绩,迈出文明创建的新步伐。
改善人居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强绿地‘肺\’功能,合肥市政府应该将合肥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上来,尽快启动合肥城市森林公园的实质性建设。 ”省政协委员魏臻说。
魏臻建议,合肥市在公园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本着“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雄心,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规划,为合肥再添美丽宜人新景观,进一步提升合肥人居环境品质,涵养城市文明气质。
“十二五”以来,安庆着力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投资87.5亿元实施项目176个;创新环境治理方式,成功签约安庆市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启动西小湖蓝藻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岳西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市森林覆盖率37.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
关注民生福祉,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文明创建为了谁?答案就是老百姓。 ”省人大代表张莉说。各地紧扣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宗旨,将文明创建融入到解决就业、就学和“医食住行”等民生保障工程中,改善民生福利,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文明创建之路越走越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文明创建要夯实社区基础。仲宏斌委员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但是社区文化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是加强文明创建的有效抓手,应从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大局出发,努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
“文明创建不是为了拿奖牌、争荣誉,应该是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市民的呼声,顺应群众的期待,改进政府的服务,通过创建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更幸福。 ”毕良学委员说,文明创建,每个市民都是主人翁,要打好“群众”这张牌,抓住文明创建“牛鼻子”,培育文明之花。
落实核心价值,夯实思想道德阵地
物质文明是一座文明城市的 “形”,市民素质则是一座文明城市的“神”。在文明创建中,各地不断突出教化养成,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思想道德阵地,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兴起。
“文明城市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纸上的‘说法\’变成生活中的‘做法\’,才能够增强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多元、多样、多变中引领社会思潮。 ”孙永红委员说。
不随手抛垃圾,不闯红灯过马路,司机不乱停乱放车辆……这些文明礼仪,如今已经成为文明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中的 “公约”。在文明城市的大街小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镶嵌到公园、绿地及街巷风景之内,融入到抽纸盒、鼠标垫、手机贴、方便袋等日常用品之中,细微处见精神,真正将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场合,不能搞大而化之的教条式说教。 ”完颜旭辉代表认为,古人说“文以载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就要将其中抽象的概念细化为具体的内容。不同的人生阶段接受能力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形象化、可感知,大而化之或者空洞的说教只会适得其反。
作为教育工作者,童万俊代表表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将其与校风、校训、校歌融合起来,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要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更有民族特色;要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结合起来,多做“接地气”、入心入脑的宣传。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徐进群 程署炜在岳西县,“珊珊锅巴”几乎家喻户晓,而且已进入100余家超市、景区,还通过网店卖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珊珊锅巴”品牌创始人是岳西县莲云乡一位80后年...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