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刘德磊 韦文孟
3月31日,春光明媚,田东县万亩芒果园,一派喜人景象。
这边,芒果枝头繁花似锦,淡黄的,褐色的,乳白的……花香飘飘,小鸟欢叫,蜜蜂嗡嗡。那边,芒果枝头挂满初果,大的如同拇指头,小的好似黄豆粒。
“同一果园,同一季节,芒果为什么不同时开花、同时结果?”面对记者的疑惑,果园老板杨强乐呵呵地说:“这是采用控梢促花技术的结果,错时开花、结果、成熟,错峰上市,延长上市时间,才卖得好价钱。”
据介绍,这个果园于1999年创建,面积1.2万亩,主要栽种品种有凯特、玉文、金煌、红玉、台农1号等优良芒果品种。2003年,该果园被确定为田东县无公害芒果生产示范基地。
多年来,高新科技给田东县万亩芒果园带来了高效益。比如,玉文芒、金煌芒,单个重量最高达到3公斤,曾在北京市场上卖出单个200元的高价,成为“黄金果”。果园每年吸纳当地劳动力1500人,人均增收1300多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当天,记者走访田东县右江河谷、两翼山区,到处见到芒果树扬花、挂果,果农们喜笑颜开。
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田东县在全国首创了芒果种植保险新险种,让果农吃上了“定心丸”,2012年,该县芒果面积达13万多亩,其中投产面积10万亩,总产量约4.5万吨,总产值1.5亿元。
田东县还积极举办芒果文化节,多次到北京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介芒果,“田东香芒”名声在外。今年两会,百色人大代表周异决提出开设百色至北京的果蔬专列,得到了各方积极回应,近期商务部还专门派人来考察相关事宜。
新闻推荐
真水无香 ——追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田东县财政局原副局长谢英姬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韦文孟黄色秀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这是一个如水一般的女子。她海纳百川,在专业领域作出了不凡的业绩;她清澈明净,掌管全县的“财政大权”,20年无毫厘差错;她柔情似水,以和善慈爱...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