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韦文孟 黄色秀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
这是一个如水一般的女子。
她海纳百川,在专业领域作出了不凡的业绩;她清澈明净,掌管全县的“财政大权”,20年无毫厘差错;她柔情似水,以和善慈爱,赢得家人和同事的尊敬。
4月26日,她倒在了挚爱的岗位上,从此不再醒来。
江河呜咽。上善若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田东县财政局原副局长谢英姬,一个似水的女人,撑起如山的力量。
如水之德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会计师,是我此生不懈追求的梦想”
从1989年到朔良镇财政所算起,24年的财政工作,忙和累,伴随谢英姬始终。
朔良是田东县最偏远的乡镇,离县城50多公里,道路泥泞崎岖,从县城来回一趟,人变成了“泥人”,连头发都已“花白”。
谢英姬无怨,一待就是3年,把全镇的财政预算安排得井井有条。
1992年,谢英姬调到县财政局工作,从一名普通科员到股长、总会计师、副局长,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
财政预算,事关全县的经济“建设”问题和干部职工“吃饭”问题。为让二者并驾齐驱,作为“管家婆”,谢英姬大胆打出了“两张牌”:
一是综合牌,即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整合部门资源,改变以往单纯由部门预算推进到由全县进行统筹安排,实施统一的预算软件。
改革就有阻力。一些部门不理解、不支持。但谢英姬自信从容。
“要让大家信服,就得拿出看得见的业绩。”谢英姬走单位、进企业,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制定出全县部门预算实行方案,在百色市率先实行部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税收规模体系预测和财政经济基础资料数据库。
二是乡镇牌,即抓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她不分昼夜,辗转10个乡镇,了解基层所急所需,帮助完善乡镇收支管理机制,指导乡镇增收节支。
在谢英姬的指导下,从2006年起对全县10个乡镇实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使田东成为百色市率先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县份。
如水之质
“只有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泽于民,才真无愧于人民”
“手不伸、腿不懒、耳不偏、嘴不馋、眼不花”,这“五官端正”是田东县干部群众给谢英姬的赞誉。
在外人看来,预算股是一个“香饽饽”,掌控全县的财政支出大权,乡镇和部门都想为本单位争取更多的资金,找谢英姬的人就多了。
可她坚持原则,安排财政预算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既把好大单位、乡镇的开支关,又兼顾那些无钱无职的小单位,保证其能发挥作用。
县文联,以前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得过且过。为此,谢英姬每年都争取安排一定的经费给文联。有了经费后,文联编报出书,各种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影响力不断提升。
“做财政工作,要甘当‘绿叶\’,不争名求利。”谢英姬就是这样,默默做好领导的“参谋”。
如水之义
“工作是她的命根子,她是工作的铁娘子”
加班熬夜,几乎成为谢英姬工作的常态。她说自己“就像飞转的陀螺”,停不下来。
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中,她找思路、想点子,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她组织力量清除取消各项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将行政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和行政专户管理,增强预算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每一项预算,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数据,更要有使人信服的论证说明。为此,谢英姬整天埋在书堆中、钻进材料里,制作报表、核对数据、撰写材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工作是她的命根子,她是工作的铁娘子。”同事们如是评价谢英姬。而她却说:“只有在工作中,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她性情温和,对待同事就像兄弟姐妹。同事碰到什么解不开的问题,都喜欢向她倾诉。她也总是热心地帮助,毫无怨言。
“谢姐是我工作中的导师,我刚调整到预算股工作时,业务不熟悉,是她手把手地教我。”已成为局纪检组长的黄锦师哽咽地说。同事小杨亦深有同感:“有一次她陪女儿到南宁治病。我打电话向她请教工作问题,她耐心细致地讲解,但怕我弄不懂,第二天就搭早班车赶回来,指导我完成工作后,当天又搭夜班车赶回南宁。”
所有的辛劳,换来满满的褒奖:
2008年3月,她荣记全区财政系统个人二等功,5月被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5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5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6月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如水之力
“我要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翻开泛黄斑驳的入党志愿书,谢英姬的笔迹刚劲有力:
“没有党和人民的哺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一句誓言,终生捍卫。
正当工作蒸蒸日上时,病魔无情来袭。2011年4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谢英姬被查出患了乳腺癌。
5月,她到南宁做完手术,稍事静养后,同事们又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这一忙,就是一年。
2012年8月21日,她正在上班,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同事们要带她去医院,她拒绝了,以为挺一挺就好了。中午实在挺不住,她才到县中医院治疗。几天后,医生建议她转到南宁进行治疗。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认为癌细胞并未转移,嘱咐她好好静养,争取做第二次手术。
然而,今年4月26日,她病情突变,医生赶来全力抢救,仍未阻挡死神的脚步。
她短暂的人生,刻在了44岁的标尺上。
丈夫握着妻子的手,泣不成声:你太累了,终于可以歇息了……
是啊,这些年来,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不幸,压在这个女子柔弱的肩上,她实在太累了:
1997年5月,刚出生8个月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地中海贫血,靠每月透析来维持生命。2003年1月,第二个孩子出世,原想用其脐带血来挽救儿子的生命,没想到女儿却早产3个月,医生急于抢救而未留下脐带血。
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她和丈夫的肩上。但她始终乐观:“如果困难是山,我就是水,流往低处,积蓄力量,便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如今,她流向江河,归于大山。
青山有情,真水无香。
新闻推荐
我区今日遭遇最强降雨过程 已有14个县5.9万人受灾 紧急转移安置1220人
本报南宁讯(记者/周映通讯员/陆丹)6月19日晚,我区新一轮强降雨正式启动,桂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广西气象台总工程师高安宁说,20日晚至21日,随着强降雨区的东移南压,本次过程将达到鼎盛。1...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