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固镇 > 正文

庙安村“脱贫记”

来源:达州日报 2019-06-14 08:51   https://www.yybnet.net/

产业道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从无到有,老百姓生活有了奔头……随着一系列扶贫举措,达川区赵固镇庙安村摘掉了穷帽子,村民们满怀梦想与期待,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走上奔康路。驻村干部接下来准备干什么?当地群众和相处几年的驻村干部关系如何?记者近日到该村进行了采访。

贫困村有了脱贫新动力

一条干净的硬化道路,从达川区赵固镇通到了庙安村。村委会门口,赫然挂着“达州田家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

“单靠耕地犁田,只能勉强解决温饱,种养结合才能踏上脱贫致富道路。”驻村干部张小平是达川中学的一名教师,提起庙安村的变化,他满脸笑容地说,以前全村234户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是个没有主导产业的典型山区贫困村。村子之所以在2017年摘了穷帽,靠的是一个又一个种养基地。

靠着三岔河边,村民郝美文一家正忙着给新挖的鱼塘蓄水。见到张小平领着记者边走边看,郝美文热情地打着招呼:“张老师,今天给我们送什么技术来了。”张小平热切地寒暄了几句向记者介绍,郝美文家把2亩见方的水田挖成了鱼塘,虽然眼前一家人是东拼西凑投资了5万元,但现在投下鱼苗,年前就会产生收益。

三岔河沿岸的沟壑,村民郝成伟流转了200余亩山坡地栽青花椒,迟迟不结花椒的树苗当年愁坏了全家。驻村干部说他们栽培技术有问题,种了一辈子地的郝成志嗤之以鼻:“锄头都没扛过的书呆子还想教我们种地……”好说歹劝,他才拿出部分花椒地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试种,没想到当年就收获青花椒600斤,今年产量预计数千斤。在他的带动下,青花椒遍布庙安村的山坡地,村集体也栽植了300余亩。

驻村干部成群众主心骨

“养牛、养鸡都适宜”“驻村干部让种啥就种啥”……在脱贫村,驻村干部们的脱贫思路,让尝到甜头的老百姓对干部多了信任和支持。几年下来,庙安村撂荒的土地上因地制宜生出了十几种产业。

家住山坳的郝成志今年75岁,儿子没有劳动能力,又有读小学的孙女需要抚养,是村里最后脱贫的一批人。2017年5月,郝成志开着三轮车拉着一家人送孙女上学,在半山坳,因车速太快出了车祸。儿子孙女均无大碍,但年老的郝成志却摔断了肋骨,需要住院治疗,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

郝成志当时的帮扶责任人是达川中学的工会主席余文渠,在他和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老人到达县中医院进行治疗。同时,驻村干部顶替郝成志成了他家的主要劳动力,养鸡、施肥……直到郝成志病愈出院。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家没有出现返贫现象。

帮修路,送病号,买肥料……驻村干部成了村子里不可或缺的人,群众有了烦心事,都爱找他们拿个主意。

脱贫村需要致富带头人

在庙安村的硬件设施上,帮扶单位改善了村委会落后办公条件,打造村级文化活动阵地,硬化了村道公路……但是这仅仅是达到了脱贫的底线。脱贫了,致富咋办?张小平认为,要为积贫积弱的村庄加足奔小康的马力,需要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动力,而这一切的关键,需要村民中出现几个致富带头人。

“早些年,脑袋活络的年轻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眼看留守村子里的老人这几年赚了钱,他们也纷纷返乡创业。”张小平说,他们比留在村子里的老人更有文化、更有活力,随着这两年投资的养殖场、种植园的壮大,他们必将成为庙安村的致富带头人,壮大村集体经济,壮大扶贫产业。

□本报记者 龚俊

新闻推荐

发挥财政资金“药引子”作用 破解“新农企”融资难

本报讯(记者杨露露)“融资是企业发展中的头道难题,感谢政府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信心。”在拿到蚌埠市农业产业化...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难忘蚌埠 □丁纯2019-06-10 08:32
评论:(庙安村“脱贫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