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仅牵动着家长的心,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吴先生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几个月前的暑假,为了帮女儿适应新学期,一家人又是在家中模拟,又是给女儿报幼小衔接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吴先生感叹说,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用尽全部力气也要让孩子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教育是百年大计,也是重要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几年来,蚌埠市强化学生资助工作,推进集团化办学,启用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职教园区,回应全市人民对教育的期望。
建立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位于淮上区的职教园区实训室里,蚌埠商贸学校2015级美容美发专业学生高吴梅正在和同学进行赛前的最后集训。很快,他们将代表蚌埠市参加中国美容美发协会举办的全国发型大赛。如果获得名次,不仅未来就业有了保障,而且还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用知识改变命运,高吴梅说自己最感谢的还是国家的助学政策。“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到底是初中毕业就去打工,还是继续念书,对我和家庭来说都是个很大的问题。”高吴梅告诉记者,后来听说上中职不仅学费有补贴,而且还能申请国家助学金,加上打工年龄也太小,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继续念书。
好在,高吴梅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各项助学政策也让她放下了后顾之忧———2013年起,蚌埠市中等职业教育就实现了农村户口学生学费全免;2016年,城市户口学生执行学费先交后补的政策。到了今年,蚌埠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无论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全部免除学费。而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一、二年级涉农专业的学生,每人每年还能享受2000元的生活补助。在高吴梅就读的蚌埠商贸学校,学校还拿出事业收入的5%用于特困学生补助,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学校还有额外的奖励。
和高吴梅一样,就读于蚌埠工艺美术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韩迎威,也是得益于国家助学政策。不仅学费全免,每年有2000元的生活补助,而且职教园区第一年还免除住宿费。“我还想继续深造,毕业后能对社会有一点贡献。”说到未来,韩迎威的脸上写满了憧憬。为了帮助更多像韩迎威一样的学生,蚌埠工艺美校还在假期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助学政策。该校校长胡业武告诉记者,把助学政策讲清、讲透,才能鼓励更多孩子来中职学校学技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之一,必须要把基础打牢。”胡业武说。
不止是中职教育,在今年9月15日之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全部领到了助学金。目前,蚌埠市已经建立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学段资助。每年有近3万名学生因此受益,享受各级各类资助政策。“蚌埠市每年学生资助金额在1.5亿元左右。”采访中,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凯介绍,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掉队”,在蚌埠已经基本实现。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今年秋季开学,蚌埠市有22所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与60万中小学生一道迎来了新学期。六中教育集团汤和路校区是今年秋季启用的新学校之一。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加上接管的龙湖嘉园幼儿园,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不仅解决了周边小区的幼儿上学和辖区地段内7个小区的小学生入学问题,也填补了龙子湖东岸优质教育资源的空白。第一年招生,该校区所有班额满员。
在22所新“开学”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有5所中小学校。除了六中教育集团汤和路校区,还有第一实验学校城南校区、水游城分校,新城实验学校滨湖校区和二十六中燕京校区,以及17所幼儿园。“新校园的建成增加了1.5万个优质学位,实现已交付小区无教育盲点。”采访中,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段元丽介绍。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新投入使用的学校不仅硬件设施完善,而且采用集团化办学的形式。11月2日上午的数学课上,一实校城南校区一年级1班的小学生们正在老师陈玲的带领下接受启蒙教育。从教二十多年,陈玲曾获得“安徽省教坛新星”“蚌埠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也是中学高级教师。不仅是陈玲,一实校城南校区的16位教师中,有7位来自一实校本部,个个都是骨干力量。除了城南校区,一实校教育集团下的胜利校区、中山校区、汇金校区和水游城分校,都能与老牌名校拥有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让附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入读一流学校。
实施集团化办学是蚌埠市推进现代教育体系的一大创举,也是破解“上学难”特别是“上好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蚌埠市已建成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31个。随着集团化办学向非义务教育领域、向农村教育、向民办教育延伸,各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已达102所,覆盖学生11万余人。集团化办学有效发挥了一实校、六中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新建增量、提高质量的同步进行。从过去的“家门口上学”,发展到如今“家门口上好学”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名校真正成为教育行业的“领头羊”。“今年教育资源的供给有三多。一是新建学校多,而且学校都位于教育资源空白区或薄弱区,解决了城市扩张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二是新招聘教师多,三是新增优质教育资源多。”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善训介绍说,蚌埠市还将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园区开园:职教航母起航
今年9月10日,位于淮上区的蚌埠职教园区开园迎新。对于蚌埠职业教育而言,这一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整个园区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工程用地1060亩,已建成面积33万平方米,投资10.6亿元。首批进驻职教园区的职业学校包括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埠技师学院)、蚌埠工艺美术学校、蚌埠商贸学校、蚌埠建设学校、安徽省航运技校和民办蚌埠汽车工程学校。虽然学校有公办有民办,隶属关系不同,但学校之间没有围墙,共用一个运动场、同住一个宿舍区,同在一个食堂吃饭,后勤资源实现了统筹管理,最大程度上共享共用。
不仅是资源共享,首批进驻的6所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不重复设置专业,“汰弱留强”,实行“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重点打造四大专业群。按照规划,蚌埠职教园区今后将成为皖北职业教育基地,而且兼具技能培训的任务,瞄准淮河流域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的桥头堡、中原经济区技能型人才核心孵化基地、京沪线上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的目标,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开学伊始,入园学生规模就达到7000人,成为未来发展的坚强“生力军”。
近年来,蚌埠市将原先16所市属学校重新整合,形成了以现代制造业类、现代服务业类、卫生类、文化艺术类为主的职业教育类型学校,基本形成了适合蚌埠市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没有围墙的职教园区投入使用,标志着蚌埠市职业教育迈入集约化、规模化的新阶段。为了打造蚌埠职教航母,蚌埠市突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不仅在提升办学水平方面下大功夫,而且努力打通职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的直升渠道,为青少年拓宽成才之路。
教育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几年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全市人民拥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新闻推荐
无锡小糖排是一道全国人民都喜爱的江苏名菜。它源自无锡,作为无锡人的我对这道菜情有独钟。每次我在家里做无锡小糖排的时候,孩子都会拿这种菜当零食吃着玩,而且开胃可口;因为肉质酥嫩,老人也可以吃得...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