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顾楷)11月13日上午,“科技强市 创新引领”2017院士安徽蚌埠行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东亮、姜德生、缪昌文、刘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毅;省科技厅巡视员任鸣,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中国工程院科技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何朝辉;市领导王诚、郑东涛、吴中尧,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市政府秘书长姜晓天出席启动仪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诚在致辞中向出席启动仪式的院士、专家、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创新是蚌埠的魂,是蚌埠最重要的发展基因。近年来,蚌埠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抓手、一号工程,用足、用活、用好全创改、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硅基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制造和专用电子器件为主的“1+3”创新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居全省第3位,科技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走创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市的共识。
王诚指出,当前,蚌埠正处在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的引领,迫切需要广大院士专家的鼎力相助。衷心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为蚌埠市科技创新、技术研究、产业发展“会诊把脉”、“传经送宝”,多提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蚌埠提高创新发展水平。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多与蚌埠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为蚌埠市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出谋划策。诚挚欢迎各位院士专家能够经常来蚌埠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更多先进适用科研成果在蚌埠市转化运用。蚌埠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高度重视、认真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按照比照中国声谷打造千亿级新材料基地、把蚌埠建设成材料之城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全创改”、“合芜蚌”等战略平台作用,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加快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加速推进蚌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蚌埠新篇章。
任鸣在致辞中说,蚌埠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一极,长期以来,蚌埠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自2008年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也是皖北科技创新中心。此次,各位院士和专家亲临蚌埠参加院士安徽蚌埠行活动,对进一步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争取邀请更多院士来安徽走一走、看一看,推进院士专家与安徽省企业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缪昌文代表中国工程院致辞。他说,中国工程院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家工程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院地科学合作,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蚌埠创新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创新能力持续增长、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成果成绩显著。硅基新材料是蚌埠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培育,成为蚌埠创新发展的一大名片。本次院士安徽蚌埠行活动将把院士专家的智慧与地方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帮助蚌埠硅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为蚌埠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把中国工程院与安徽省和蚌埠市的科学合作推向深入。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东涛主持启动仪式。江东亮、刘文清在仪式结束后,分别作主题报告。
新闻推荐
“买买买”之后,你“剁手”了吗? 今年“双十一”,蚌埠市快递量创新高总处理量突破500万件 最高单日超100万件今起迎快递寄递高峰 您的包裹可能在路上
本报记者李景“买买买之后,我准备剁手了,大家都别拦我!”11月12日上午10点多,在经历了一场“厮杀”之后,网购达人余婷婷在朋友圈里感慨,“不买后悔,买了更后悔,今年双十一钱包又经历了一场浩劫。”愈演愈...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