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载守护“麻风村”,视患者如亲人的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蚌埠皮肤病防治院疗养所王吉军被推荐候选“中国好人”。当笔者看到1月9日的《淮河晨刊》封面醒目标题时,心灵为之一震,急不可耐地翻到第8版,作为首选阅读。读完这篇报道,深深地被这位出自我们蚌埠本土的候选“中国好人”的好医生的事迹所打动,他27年来为麻风病患者的艰辛付出和无怨无悔地坚守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王吉军守候的病患者是一群特殊的麻风病群体。麻风病人,因其特殊的病情,人们常常为之“谈虎色变”,但对于好医生王吉军来说“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就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从医27年,他始终以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得到了患者的信赖。27年来,王吉军共治疗麻风病患者65例,其中已治愈58例。与一群麻风病人朝夕相处,蜗居在这人烟稀少的偏僻乡野,不仅环境恶劣,医疗条件也差,而对王吉军来说,他与一群麻风病人为伴,不离不弃,相守27个寒暑,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王吉军视病患者为亲人,这种大爱无疆,彰显的是一位医者对病人的仁爱之心。
王吉军在“麻风村”无悔坚守,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三年,一住就是27年啊,这是多么的了不起。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好事,很难。常人做不到的事,被王吉军做到了。对传染性极强,常常被人避而远之的麻风病人,王吉军对他们却胜似亲人,这是人心的大爱。在王吉军的眼里,为他们服务,这是做医生的天职,他“每天都要忍着难闻的气味,给患者进行清创处理,观察病情”“每当有病人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他不仅是医生,又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亲人\’的责任,陪伴在病人身边,安抚慰藉”,送去无尽的临终关怀。王吉军坚守在“麻风村”,一年365天,而坚守27年,扳着手指算算,27年加起来有多少个365天啊!在山野深处几乎封闭的小山村,不用多想,条件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王吉军所从事的工作,一般来说是常人不愿做的工作;坚守27年,也是常人难做到的事情,而王吉军铁着心做了,而且他无怨无悔地一做就是27年。常人做不了的、做不到的,王吉军去做了,做到了。这种无怨无悔的付出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是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的。王吉军27年坚守“麻风村”的决心和毅力来自于哪里?应该来自于他那视病患者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的坚定信念,这一信念牢固地成为他27年坚守生涯中勇往直前,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支撑点,激荡出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做好本职工作的干劲来。
笔者读过一篇资料,据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王吉军也许不是医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不是出自星级大医院专家、教授式的名医,但面对他27年坚守“麻风村”的惊人成就,人们丝毫不会降低对他的尊重和赞许。27年与麻风病人的坚守生涯,体现出更多的是他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职业态度,彰显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一个医生,有了这种境界,他才能视病人为亲人,时时处处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帮,才能担当起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才能以自己的业绩赢得病患者的称颂。蚌埠的好医生王吉军用自己坚韧不拔的坚守为一大批麻风病人编织了一张生命之网,让他们寄托安全和希望,让他们能像常人一样去追求美好生活,人们从王吉军身上又一次看到了一个好医生对职业生涯应有的热爱和操守。新年伊始,好医生王吉军关爱麻风病人的先进事迹对于刚刚摘获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蚌埠市的文明建设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推动,启示人们在提升全市文明素质的前进路上整装再出发。而对王吉军来说,他被推荐为新一轮“中国好人”候选人,这一荣誉也是全社会对他27年对麻风病人坚守关爱所做出贡献的认可和回报。好医生王吉军成为“中国好人”候选人,这是王吉军的光荣,也是蚌埠人民的光荣!
新闻推荐
如今,刷朋友圈早已成了很多人的休闲方式。网上有句戏言曾风靡一时:自从有了微信,就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批阅奏折一样看朋友圈。从心灵鸡汤到过度营销,再到各种美食和自拍刷屏,我们...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