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位鲁江
你家里是否有自备的各种常用药品?这些药品里是否有已经过了保质期的?对待过期药品,你是随手扔进垃圾筐,还是进行了妥善处理?当前各种媒体上各种打着“速效药”、“疗效好”字号的“药品”或保健品大行其道,疗效是否真的那么“神奇”?怎样区分保健品和药品?对这些事关身体健康的常识,相信缺乏专业知识的市民仍不甚了解,对信息闭塞、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掌握不多的农村地区的群众来说更是如此。针对此种情况,农工党滨州市委提交了《关于加强滨州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事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农工党滨州市委认为,当前滨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薄弱
很多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城市社区或农村不少家庭存在过期失效药品,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还在使用这些药品。
◇食品药品检测机构需进一步加强
农工党滨州市委认为,近几年在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食品药品检测投入有了很大提高,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但相对日益繁重的食品药品检测任务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繁重的检测任务和检测人员配备严重失衡。
◇“非药品”监管不够完善
很多保健食品、消毒产品等“非药品”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不具备药品在经营使用过程中的法律地位,但不法生产者和销售者为攫取超额利润,在该类产品的外在形式或销售方式上又按照药品的某些特征进行一些“改造”,冒充“药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违法广告宣传依旧泛滥
私自印刷更改有关部门批准的宣传内容的广告印刷品、宣传册,在大街、社区随意发放的现象经常见到,广告信息肆意夸大宣传,使用“疗效”、“治愈率”、“疗程”等字眼以及专家、患者形象,对消费者进行暗示和误导,给老百姓求医问药带来极大困扰。
针对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农工党滨州市委认为,要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同时各新闻媒体、政府机关要及时公布假劣食品药品信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筑牢食品药品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
执法人员应加大“非药品”执法力度,不留检查死角,对“非药品”经营者加大打击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对以健康讲座为幌子、实则进行产品销售为目的的活动及违法广告进行举报,做到坚决、及时、彻底查处。
新闻推荐
■在市区渤海十一路某加气站等待加气的车辆 本报记者 温庆磊 摄>>滨州市加气站存在的问题孙兆强在提案中分析认为,目前滨州市部分加气站建设不规范,设备设施落后,缺乏专业化管理,...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