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价上涨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而衡量市场物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据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亳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8%,当月增幅较之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是CPI 增幅回落“功臣”
“八大类消费价格有七大类变化不大,只有食品类下降明显,11月份食品类环比指数回落5.6 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亳州调查队负责人说,在所调查的八大类中,烟酒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0.7%、2.1%、0.1%、0.1%,食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6、0.1、0.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基本与10月持平。总体上看,食品类价格整体回落是11月份CPI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猪肉价格是测算CPI的重要权数,价格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11月环比指数下降了2.1个百分点,但总体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上涨23.6个百分点。
由于天气寒冷,市民对牛羊肉需求量增加,11月价格环比指数分别上涨0.7、2.9个百分点。特别是羊肉价格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目前市场上剔骨羊肉已经达到28元/斤左右,随着天气变冷加之春节临近,短期内羊肉价格难以回落。
11月份,市民感受最深的是低价菜品种增多,1元一棵白菜、甚至8分钱一斤的萝卜重现市场。菜类价格下降很多,其中鲜菜类环比下降9.6个百分点,如大白菜由10月的1.57元/千克降到11月的0.72元/千克,降幅高达54%。
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中,唯有衣服价格涨幅强劲,商场内动辄上千元的衣服比比皆是,部分冬季新款上市,价格上涨,其中男、女式大衣分别上涨7%、6.3%;男、女羽绒衣分别上涨4.5%、4.2%。
将继续打好稳价“持久战”
今年以来,一路走高的CPI指数受到市民密切关注,尤其是对CPI上涨影响最大的“菜篮子”问题,成为老百姓关心的一件大事。为稳定市场价格,亳州市以市场价格调控工作联席会议为组织保障,坚持把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密切合作,协同作战,出台了16项措施,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1月份全省CPI平均增幅为4%,亳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但1-11月份总体平均上涨幅度亳州为4.9%,全省平均上涨幅度为5.7%,总体涨幅依然低于全省。
“目前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影响物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市物价局负责人表示,双节即将来临,物价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稳价安民工作,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和乱收费行为,严厉打击捏造、散布虚假涨价信息、串通哄抬价格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同时要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特困群众等实行补贴,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基本稳定。
打好稳价“持久战”,规范市场秩序是关键。在主动“出击”的同时,市物价部门还将严格执行价格监测日报制度,密切关注粮食、肉类、食用油、液化气、医疗收费、药品价格等民生价格动态。要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应对市场异常波动。
为了200位五保老人早日住上新房
□谯城区大杨镇党政办 杨本信
“我今年78岁了,一个女儿在8岁时不幸夭折。今年,党和政府又给我们盖新的敬老院,我从内心里太感谢党和政府。我这么大年纪了,党和政府还这么关心我。”78岁高龄的五保老人杨万荣说。
2011年5月30日,在市区珍宝岛大酒店二楼大厅,谯城区大杨镇敬老院建设捐资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来自全市近20家企业代表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为家乡敬老院建设捐款,献出爱心,活动现场,真情感人。
大杨镇现有敬老院两家,它们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屋老化,设施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200多位五保老人的居住。因此,镇党委、政府把改善五保老人的入住环境,作为关注民生、关爱老人的大事来抓。
新建敬老院坐落在郭万新村,307省道西侧,占地30亩,总投资800余万元,拟建4栋2层宿舍楼和1栋综合楼,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设床位200张,集居住、休闲、娱乐、医疗为一体。
9月15日,经过多日的精心筹备,大杨镇敬老院开工建设。在施工期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镇安排一名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和一名离职村书记,同区民政局、民生办的工作人员督办工程进度,坚持吃住在工地,协调有关事项,监督工程质量。
进入秋冬季以来,天气连阴多雨,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市、区领导多次来到施工现场督导进度,确保在寒冬到来之前让五保老人住上新居,同时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每天坚持来到工地,要求施工人员保质保量,按期交付。截止到12月11日,新建敬老院宿舍楼和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目前已进入室内装修和院内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安装、调试阶段,预计12月底可竣工入住。
爷爷的生命
□蒙城县陆集初中小学部 黄争争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0年7月12日。刚放暑假不久,我和爷爷一块下地干活,爷爷走着走着,突然间脚一拐就倒在了地上,我连忙喊:“爷爷,爷爷!你怎么啦?”可是,爷爷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我一时急得大哭起来,生怕爷爷出现什么可怕的事。
我飞快地跑回家,告诉了爷爷的意外,爸爸一听,脸色都变了,急忙跑到地里,迅速背起爷爷,飞一样地向村医院奔去。
到了村医院,医生说,可能是脑溢血,快送到县医院吧,一刻都不能耽误,否则有生命危险。爸爸一听,脸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爸爸一边让医生抢救,一边拨打了“120”,不大一会儿,救护车来了, 我们上了车,爸爸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我的心里也很难受,那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
很快到了县医院,爷爷被护士推进了急诊室,我和爸爸的心一直在悬着。过了一会儿,一位护士出来了,告诉我们:“不要担心了,先去办理住院手续吧。过两天再做手术。大约要准备三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爸爸一时竟然手足无措了。
到挂号处一打听,医生问:“你们加入新农合了吗?加入新农合的可以先交5000元押金,边治疗边报销。”爸爸一听,心头的愁云散开了。
住了近一个月的院,爷爷的病治好了。爷爷把我们一家叫在一起说:“交了30块合作医疗钱,报了一两万块啊!当初,我还不信呢,真是捡了一条命啊!以后上级说啥咱都得听!” (指导老师:赵炜)
新闻推荐
12岁的女孩茆华瑞,家住蒙城县立仓镇黄龙村,因为家中贫困,小学三年级辍学在家。2006年,她的父亲接受一次眼部手术,术后因糖尿病等原因几乎双目失明,在多次求医无效后,2008年,茆华瑞的母亲离家出走。此后...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