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村是陈胜遇害地?
本报曾在2009年报道过涡阳县一中学教师宁文祥提出,在其任教的陈大镇大王村大王中学校园内的两个偏殿应该具有数百年历史。市著名文物专家李灿在查看过记者拍摄的照片后,认为该殿是明代以前的建筑,整个村子有可能都是遗址。
近日,宁文祥再次提出一个猜测,他认为,该殿是后人为纪念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所建,而大王村就是陈胜遇害地。
3月8日,记者来到大王村大王中学。宁文祥告诉记者,2009年9月,本报对两个偏殿进行报道后不久,他授课讲到《陈涉世家》,在搜集关于陈胜的资料时,突然有了“大王村是陈胜被害地”的猜想。
“《史记》上说,陈胜被害于‘下城父聚\’,下城父在蒙城县西北,也就是现在的涡阳县。”宁文祥拿出一本中共涡阳县委宣传部编制的《涡阳揽胜》,上面有文字指出“下城父聚即今涡阳县城”。在另一本名为《涡阳史话--涡阳,可爱的家乡》的书中,有文字指出,下城父聚“就是当今的涡阳县城西南部分”,而大王村正是位于涡阳县城的西南方向。
宁文祥的推测依据还不止这些,他告诉记者,在大王村的村口处有一个河沟,这个沟的名字很特别,叫“狐狸沟”,而大泽乡起义时,陈胜正是让吴广半夜装狐狸叫,随后喊出了那句“大楚兴,陈胜王”。宁文祥认为,大王村的狐狸沟也许具有特别意义。
大王殿是纪念陈胜所建?
宁文祥认为,大王中学校园内的“大王殿”也与陈胜有关。
这是两座斗式结构的古建筑,坐北朝南,自西向东被当地人称为二殿和三殿,“大殿在文革期间被拆掉了”,二殿门前放着一个柱基,是一位老师在原大殿遗址处种菜时挖出来的。“按照古代建筑要求对称的特点来看,大殿的另一边应该还有两个偏殿。”宁文祥说。
二殿拱形门楣上有两个半圈的彩绘,分别为红黄两色,打开二殿的木门,顺着宁文祥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房梁由两根红漆木柱顶着,两木柱之间由一道横梁连接。宁文祥推测,这两根柱子分别代表陈胜和吴广二人,而中间的横梁则寓意两人联起手来领导起义。
“这个大殿可能就是后人为了纪念陈胜建立的。”宁文祥说,“大王殿”在过去可能叫“隐王殿”,而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的王号就是“隐王”。
“大王殿”是村民们一直以来的叫法,这个殿其实有殿无名,那么大王殿过去叫隐王殿的猜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宁文祥说,大王村和附近村子姓陈和姓尹的村民特别多,很多村子都以这两个姓来命名,他认为,“尹”字就是从隐王的“隐”字转化而来的。
“可能是追随陈胜的人为了纪念他,就将自己的姓改成了陈胜的官姓,而官姓在当时不能随便用,就谐音,用了‘尹\’字。” 宁文祥说,“隐王殿”也许就是人们为了纪念陈胜而建。至于大殿改名的原因,宁文祥说,可能是由于当地方言,隐王的“隐”与阎王的“阎”字读起来音似,人们觉得不吉利,便改成了“大王殿”。
盼百年大殿能得以保护
大王中学内的三殿
因怕长期封闭对大殿不利,学校就在二殿内放了两张桌子,几张凳子,让学校的老师们经常到殿内休息。
“其实我做的这一切,也都是希望大王殿能够得到保护。”宁文祥说,亳州市著名文物专家、原市博物馆馆长李灿曾说“这可能是亳州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建筑”,宁文祥担心,如果不能将仅存的这两个偏殿进行及时的保护,将是一个遗憾。
宁文祥说,为了找到更多合理的依据,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寻访了村里很多年长的老人,但由于条件限制,没办法找到更有力的,能够证实他这一推测的资料。宁文祥希望,他的这些推测和猜想能够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并找到更多证实他这一推测的依据。
“现在涡阳正在建设老子文化生态园,陈大镇也在规划范围内。涡阳城西尹沟是捻军领袖张乐行发动农民起义的地方,如果我的推测成立,大王村就是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地方,将这两个地方整合发展,应该是个不错的旅游资源。”宁文祥说。
记者 曾莹莹 实习生 雷芳
新闻推荐
泪别夏家父子(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送别王荣成(资料图片)英雄少年单震(资料图片)又到清明节,回望过去,近年来亳州市为正义而不顾个人生死、为帮助他人而鞠躬尽瘁、为坚...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