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莎莎
武艳臣
王喆
刘坤峰
张振江与儿子张红国
王德志
古人教子,有余力,则学文;其实,古人还教子,力不穷,也救人。助=且+力。意思是分一些自己的力气,兼顾需要帮助的人。助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时英雄”。其实,在英雄面前,永远没有意气用事,唯有“义气用事”。灾难降临时,他们一跃而起;困难当道时,他们出手相助。他们在做的可能是一瞬间的好事,心底沉淀的却是让人永世不忘的修养和大爱。
张振江: 用平凡书写人间大爱
村医张振江守护刘染村20余名艾滋病患者17年不离不弃。他的事迹感动了患者、感动了村民、感动了社会。
今年57岁的张振江是一名既普通又特别的村医,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像中国大多数村医一样,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身边那些淳朴的村民。
从接触村里第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到现在成为一名艾滋病患者的专职医生,张振江看着一个个家庭悲剧上演,同时,他也见证着艾滋病救助体系逐步有序地建立和这个“艾滋村”从乌云笼罩到曙光渐亮的过程。
从1995年开始作艾滋病人的专职医生,他便顶住世俗压力,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个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不同,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张振江翻遍各种书籍,参加许多培训,探索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病人心情不好,发脾气,张振江总是耐心地劝解,张振江不会怪罪他的患者,就像父母永远不会怪罪自己的孩子。
本报连续推出10余篇关于张振江的报道,他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利辛县卫生系统掀起了学习他甘于平凡、坚持坚守、医者仁心、勇于奉献的精神。
记者 曾莹莹
(本报首发2012年12月5日《“最美村医”有了接班人》)
刘坤峰: 做了11年义务音乐老师
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辉煌的成就,一位年近7旬的退休教师只是在蒙城县岳坊镇姜饭棚村免费教孩子唱歌。然而,他让人感动的地方不仅是他免费教孩子唱歌,还有这一教就是11年。
由于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小学基本上都没有配音乐教师。因此,退休后的刘坤峰找到了合适的事做。从2001年起,刘坤峰经常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赶往小学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闲着浑身难受”,刘坤峰说,退休后就一直想找事干。
玩音乐原本也是这位老人年轻时代的梦想,青葱岁月里,他曾经痴迷于乐理知识和各种乐器。退休之后,能继续教孩子唱歌,对于刘坤峰来说,是他梦想的延续。记者 汪玉琼
(本报首发2012年10月29《退休教师义务教乡村孩子唱歌11年》)
蒋莎莎: 用生命呼唤英雄行为
一场车祸,让还不满17岁的少女蒋莎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莎莎的同班同学蒋方凯说,莎莎是为了救她1岁半的小侄子才失去了生命的。于是,莎莎父亲蒋召军寻找证人、搜集证明材料,希望能为女儿申请“见义勇为”称号。该申请截至目前仍未获批,但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英雄行为的呼唤。
5月14日下午,莎莎的同学蒋方凯骑着电动车带着她1岁半的侄子和12岁的弟弟到集市上买东西。回家时,在乡村公路上自南向北行驶到邻村大杨庄,正巧遇到莎莎,他们便一同回家。突然,一辆拉满砖头的机动三轮车由南向北驶来,这时,她的小侄子蒋浩博突然由道路东侧跑向路中央,莎莎急忙伸手将浩博抱起。而她还未来得及跑回来,就被三轮车撞倒了,之后,莎莎松开了手中的浩博,浩博滚到道路东侧,莎莎则被撞到道路西侧,之后又遭到车子碾压。
莎莎是目前申请亳州市“见义勇为”称号的唯一一名“90后”。谯城区综治办工作人员王允锋说,这说明亳州市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好,更说明“90后”年轻一代是具有责任感,能够担负社会重任的一代。记者 曾莹莹
(本报首发7月3日《少女救人被撞算“见义勇力”吗?》)
武艳臣:低调救人感动乡邻
一辆电动三轮车翻入冰冷的河水中,车上母子三人命悬一线。路过此处的小伙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下水救人,将在湍急的河水中苦苦挣扎的娘仨拉到岸边,当获救者想对小伙子表示感谢时,他已经悄悄离开了。
事发后,被救母子苦苦寻找几天,才找到救命恩人。他叫武艳臣,今年21岁,就住在邻村。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多时,但在谯城区魏岗镇大郑村,说起救人小伙的行为,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现如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已经腐蚀人心,90后小伙武艳臣救人后悄然离去,被救者苦寻救命恩人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对我们曾经怀疑的社会重拾了信心。
武艳臣的行为感动了身边的所有人,在8月份的“安徽好人”评选中,他成为亳州市当月唯一一位入选者。
12月28日,记者再次联系到武艳臣时,他依然在工厂里做工,语言依旧朴实而简单。记者 丁静
本报首发8月24日A07版《小伙跳水救出母子三人》
王德志: 用爱给他人新生命
100多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一个生命。
2012年12月4日,在省立医院,王德志用他的勇敢和真诚,让一个孩子看到生命曙光。
造血干细胞常被喻为生命的“种子”,而干细胞移植则被视为生命的传递,非血缘造血干细胞HLA配对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只有几十万分之一。
25岁的小伙子王德志是亳州谯城区牛集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还是一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用双手拇指支撑做标准俯卧撑每分钟可达35个,由此被大家亲切称呼为“拇指哥”。
11月份,当他接到初配吻合的消息,立即决定捐献。一个承诺就是一个生的希望,如今这颗“生命种子”已经被移入湖南省一名年仅9岁的土家族白血病患儿体内。
现在,王德志的身体一切安好,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因为捐献而带来不好的影响。红色是鲜血的颜色,也是爱的颜色、生命的颜色,相信这样的红色会越来越多地浸润心灵,鼓励人们勇敢付出爱、播撒爱 。 记者 丁静
(本报首发2012年11月19日 A10版 《‘拇指哥\’欲捐髓救土家儿童》)
“白菜哥”:要把水饺摆上家乡餐桌
2012年元旦前夕,“白菜哥”以高票当选芜湖市“十大平民英雄”,2月份,他又入围“中国好人榜”。
他的真实名字叫王喆,28岁,谯城区立德镇人,目前在芜湖市经营一家饺子馆。
去年底,芜湖市三山区不少地方的白菜销售陷入了困境。王喆开着面包车积极奔走,做调查,为菜农出主意。随后,他以高出市场价5分钱的价格收购白菜,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股“爱心白菜”之风在芜湖刮起。就这样,王喆被芜湖市民亲切地称为“白菜哥”。
现在,王喆已在芜湖买了房子,孩子上了幼儿园,一家人生活很幸福,他的饺子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并有了自己的品牌。当然,除了日常工作,他还经常去慰问孤寡老人,组织店员参加社区文化邻里节,无偿进行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
记者 丁静
(本报首发2012年2月20日 B06版 《‘白菜哥\’王喆:成为‘平民英雄\’的谯城小伙》)
新闻推荐
今年“两会”市人大代表关注啥 部分市人大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编者按市“两会”即将召开。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为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市“...
蒙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