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作品《狮子》
马开泰在进行创作
在蒙城县东关开发区的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住着退休教师马开泰老两口。院子里种满了蔬菜花卉,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院子里的根雕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今年76岁的马开泰,1957年毕业于合肥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板桥集镇乌集小学任教,四年后又调到许疃中心小学任教。四十年的教书生涯,马开泰不仅带过语文、数学课,他还担任过美术课老师,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马开泰对美术情有独钟,每逢节假日,他总会买来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根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昔日,根雕艺术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民间把戏,如今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登上艺术的殿堂。在国内被人们称为“神奇的艺术”,在国际上被誉为“不可多得的东方特产”。
马开泰利用闲暇时间,潜心钻研根雕艺术,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摸索,痴痴追寻,他以独到的眼光和审美观点,把别人视为废品的树根,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一件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
1996年马开泰光荣退休,这时的他也有了充足的空闲时间,在到安庆看望儿子时,他参观了一次根雕展览,也就是那次观展,让他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马开泰告诉笔者,他看到树根这种不起眼废旧的东西,经过加工后,能变成这么好的艺术品,而树根在当地农村多得很。马开泰心里萌生了抑制不住的创作欲望,回家后,他就匆忙赶往新华书店。买书,读书,收集资料。根雕艺术是利用根的自然美,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根,为根艺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材料。根雕用材必须选用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的树根,这些材质在农村非常多,像沟塘边和路边,都能找到它。
自从迷恋上根雕之后,马开泰不论到什么地方去,他的眼睛总好四处打探,有着扎实美术功底的马开泰,往往把那些别人看不上眼的树根加工后,就能变成令人想象不到的艺术品。他把对美的感悟和艺术修养,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在寻找材料上,马开泰不喜欢去挖树根,毕竟年纪大了,他都是到树堆或柴火垛里去找,每每发现称心的原材料,他总会细细揣摩,把握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马开泰积累了大量的根雕制作经验,也就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历练中,马开泰最终打开了根雕艺术这扇大门。矢志不移,迎难而上,就因这份坚守,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
马开泰告诉笔者,他第一个雕的是孙悟空。看那树根就像驾云腾雾,蜷着腿,背着手的孙悟空,于是他把小根都去掉,大根留了几个,再加了一个棒,也就跟孙悟空差不多了。看着孙悟空那俏皮嬉戏的神态和妙趣横生的动作,马开泰感到特别欣喜和满足。随着第一件作品的成功创作,激发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从此以后,他再也离不开根雕创作了。
掌握了根雕技艺的马开泰,在十六年的创作时间里,制作了上百件的根雕作品,有人物、狮子、大象、十二生肖等等。件件惟妙惟肖,个个栩栩如生。随着根雕作品的增多,马开泰的制作工具也添置了不少,从原先的刀锯增加到斧、凿、卡钳等制作工具,为了减轻体力,他还专门配置了一个电动打磨器。然而在根雕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感悟力和美学知识,而且还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经常和刀斧等工具打交道的马开泰,难免会碰伤手指。
目前,马开泰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最中意的就是这个狮子,这可是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的作品。从外形看,一身自然而成的卷毛,憨态可掬的样子,着实让人爱不释手。艺如其人,根雕艺术,想象力越丰富,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能震撼观赏者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思。马开泰的作品吸引着众多根雕爱好者前来参观,而每次他们都想买件作品带回去。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马开泰除了根雕这项爱好之外,他还喜欢养花种草,练剑习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让他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和发现美,马开泰的退休生活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无疑会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马彦 杨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教育局公布了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名单,313所学校榜上有名,成为创建达标学校,在2011年149所达标学校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一番的工作目...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