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岳
一名志愿者一天的服务
12月5日,对于刘坤锋来说,跟往常没有什么特别。早早起床后,他麻利地打扫卫生,草草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一会儿就出现在岳坊镇刘桥小学。他一踏进校园,一群孩子就欢快地围上来,仰着小脸问:刘老师,今天还唱《小司机》吗。
今天一年级和五年级各有一堂课。刘老师被孩子们拥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开始了他今天的第一节课。
刘坤锋,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姜饭棚村村民,一个69岁的退休老人,12年退而不休,义务教乡村小学生唱歌。为了让招不到音乐老师的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学会唱歌,刘坤锋独自留守在老家。 “五个孩子和老伴都在县城,我一个人在老家坚守,给孩子们上课。 ”刘坤锋说。
上午上完两节课,刘坤锋赶紧骑自行车回家做饭,下午去自己家的八亩麦地看看。明天是周末,他要去县城和家人在一起度过,领着孙子共享天伦之乐。
“以前有很多人说闲话,不理解我到底图啥。 ”刘坤锋坦言。不给钱,白教啊;没有报酬,白忙啊。后来,再有人问起,为了避免麻烦和怀疑,刘坤锋就宣称,干这事有钱拿。其实,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事不是钱不钱的,他所得到的比“钱”更重要。 “我只要站在讲台上唱歌,浑身都是劲,心里特别舒坦。”在他看来,教孩子们唱歌,一是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二是自己得到了快乐,三是自己报达了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这三样,比钱更值钱。这三样,是他当了12年的音乐老师不取分文,源源不竭的动力;是他当了12年志愿者从未缺过一节课,生生不息的信念。
一个志愿服务领头人的困惑
李浩浩是安徽省一个县城志愿服务的负责人,正经历着一些困惑。
不久前,李浩浩带着十几位文化志愿者,到当地一家聋哑学校志愿服务,给在校的孩子们表演文艺节目。
“校方很不‘情愿\’地接受我们的到来,连椅子都没有准备,我们站了一上午,表演氛围很尴尬。 ”李浩浩坦言。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志愿者们也满腹牢骚,又累又渴又失望的志愿者们不欢而散,纷纷宣称以后没有兴趣再参加类似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大多来自民间,属于“草根”志愿者,凭着一腔热情,一股子干劲就投身到志愿服务行业里去了,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和策划,缺少专业的技能。这样的志愿者队伍,付出了一定的体力和精力,但是效果不那么尽如人意。
除了被李浩浩戏称为“草根”志愿者外,在他的工作中,也接触过一些令人反感的“志愿者”。一些人参加过一两次志愿服务,就理直气壮地跟他要荣誉,要奖励,要出名。“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志愿者,而是利用志愿服务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的心思不是如何帮助他人,而是如何实现自己心里的‘小九九\’。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论是空有热情的“草根”志愿者,还是动机不纯的“志愿者”,都不可能长久坚持志愿服务,往往如昙花一现,一阵风似地当了一阵志愿者后,就消失了。
在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到车站帮助旅客、为市民义务体检等,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也出现了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出现“扎堆”“一阵风”的现象。
“志愿服务日当天的服务活动,虽然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为群众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我们深思。 ”李浩浩说。
一支190余万志愿者队伍的淬炼
安徽省从最初确认第一个志愿者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现如今已有190多万注册志愿者。
他们的事迹闪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光芒,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
“志愿服务走到今天,需要建立一个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内外结合是当今志愿者发展的一种趋势。”省文明办志愿服务处有关负责人说。内部机制是建立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外部机制是志愿服务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不排除少部分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加入志愿队伍,但是很多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被渐渐引导、感动,在潜移默化中自我修正,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傅强说。
傅强告诉记者,这几年志愿服务蓬勃开展,队伍迅速壮大,志愿服务要获得更大更长足的发展,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身心一致”投入到志愿事业中。
据了解,新加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从小的方面看,做志愿者可以在各个社区停车不用交费,小孩读书择校可优先考虑等;对于长期坚持做志愿者而且表现突出的,由总统或政府颁发勋章。
“当有一天没有人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当有一天没有人再用怀疑的目光来看待你,志愿服务才真的被全社会认可、接受。 ”李浩浩说。
志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只有获得民众的认同,社会的接受,志愿者才会成为社会网络的中坚力量。
12月6日下午,淮北师范大学薪火义务支教社大学生志愿者,在东山街道办朝阳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上快乐的折纸手工课。 李鑫 魏桦 摄
新闻推荐
■ 本报通讯员 邵俊强王龙 文/图3月29日,蒙城县许疃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一幢幢高标准的温室大棚里种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各种反季节蔬菜。园区内,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顺着工人手...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