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蒙城新闻 > 正文

老照片中的亚非拉乒坛盛会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3-11 21:1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张凯培/文 穆可亮/摄

   翻阅1973年北京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合影,郑玉山又回忆起41年前的往事。

郑玉山年轻时的风采。

41年前的1973年,时年30岁的阜阳人郑玉山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作为裁判员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41年后,再看到这些老照片时,郑玉山感慨万千,难忘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脑海。

  一生结缘于乒乓球

郑玉山与乒乓球结缘,要从上小学的时候说起。

上世纪50年代,正是物质匮乏、娱乐设施不丰富的年代,乒乓球作为简单、易操作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受到学子们的喜爱。

“那会儿,打乒乓球的人特别多,大家闲下来的时候,总会打上几拍。”郑玉山说,正是因为平日里练习比较多,再加上当时对乒乓球项目很重视,很快,他就脱颖而出。

1958年,刚上初中的郑玉山代表蒙城县参加了阜阳地区的乒乓球比赛,在获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阜阳地区乒乓球队教练的青睐。很快,郑玉山作为运动员调往阜阳;随即,由于技术佳、发展潜力足,又被调往安徽省乒乓球队。

几年的运动员生涯,让郑玉山的球技得到了很大提高。1971年,郑玉山返回阜阳,成了一名乒乓球教练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作为裁判员,参加了各种省内外比赛,比如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等等。”

照片记录友谊的盛会

让郑玉山没有想到的是,作为裁判员的丰富经历,为他日后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8月,郑玉山与另外两名安徽代表一起来到北京,应邀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当时参赛的有亚非拉86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组织或体育组织,总计1100余名运动员和朋友,堪称是亚非拉乒坛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

郑玉山记得很清楚,当时他作为副裁判,在中国—朝鲜男队决赛中,同河北的乔克敏(曾担任过第26届世乒赛裁判员、号称“乔老爷”的国际裁判)一起,共同执裁。

“比赛进行得很顺利,队员们都拿出了自己的最佳状态一搏胜负。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内场看到周恩来总理。”郑玉山说,当时,周总理坐在主席台上观看比赛,和他之间的距离不足10米,“感觉特别亲切,总理那么忙,还对这场友好邀请赛如此关注,可见他对亚非拉友谊的重视。”

从8月25日到9月7日,十多天的时间中,各国运动员结下浓厚的友谊,郑玉山也和众多裁判员一起,拥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最后,我们还跑到比赛场馆前合影留念,这些老照片成了我们最真实、最珍贵的纪念。”

这些记忆历久难忘

在郑玉山家中,一张白色的请柬被细心了收藏多年。那是郑玉山当年在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期间,参加人民大会堂宴会的一张请柬。朴素的请柬中,除了记录时间、地点之外,还贴心地附上了菜单。

1973年9月7日下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前来参加和参观这次体育盛会的众多嘉宾。郑玉山作为裁判员代表,被接见并参加招待会。

“宴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优美欢快的乐曲声中,大家说着、笑着,共叙友谊。”郑玉山说,最热闹的还是宴会即将结束时,人们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手拉手组成无数个圆圈尽情地跳啊、唱啊,整个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都沸腾了……

一晃眼,41年过去了。这些年来,郑玉山从教练员回到市体育局机关工作;退休之后,他又先后担任市乒乓球协会、市老年乒乓球协会负责人。“跟乒乓球打了一辈子交道,最难忘的却永远是1973年的那场体育盛会。‘歌如潮、花如海,欢迎朋友四方来,银球万里传友谊,友谊花朵遍地开……\’希望亚非拉三大洲人民友谊长长久久,中国乒乓球事业再攀高峰!”

新闻推荐

老部长助我走上文学路

陆志成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照片中的亚非拉乒坛盛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