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武长鹏
又是一年春来到,植树成为热门词汇。植树,植下的既是希望,也是人们对改善环境的一种美好寄托。然而,人们也清楚地记得,近几年每逢四月左右,杨絮漫天飞舞的场景。这提醒人们,植树也要科学规划。
记者从亳州市林业局了解到,今年该市在植树活动中,对各树种进行合理布局,不再一“杨”到底,逐渐改善每年一度的“杨絮迷人眼”的状况。
杨树生长周期短、成材快、经济效益好,深受广大农民和植树大户的欢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种植杨树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手段之一。此外,杨树根系发达,对土壤和空气的净化有不小作用。然而过犹不及,大面积的种植,导致杨絮成了生态危害。
近年来,亳州市逐年降低杨树在全市造林总面积中的比例。从数据来看,2012年底,杨树占全市造林面积的32.5%,2013年底是30%,而在2008年时,这一比例超过50%。可以看出,杨树“一统天下”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另一方面,亳州市在减少杨树种植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树种间的优化搭配。继引进优质脱毒泡桐之后,亳州还先后引进了四倍体刺槐、速生紫楸、美国薄壳山核桃等新品种,与杨树形成混交林,已经初具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树种的经济价值,大多与杨树差别不大甚至超过杨树,因而逐渐被群众接受。
当然,解决杨絮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要兼顾农户、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多方关系。面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相关部门主动想办法、查原因、解民忧,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站在综合治理的角度上,进行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蒙城县李大塘村、利辛县王人镇等地,政府相关部门科学指导,农民种下了金丝柳,培育了桂花林、香椿林,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将植树与园林绿化、农家旅游有机结合,多样化种植的路子正在这里铺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斯实)3月20日,副省长梁卫国赴蒙城县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农户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并调研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突出主题,把握...
蒙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