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小天(右)正在检查餐饮企业的防污设备是否启动
张才房把枯叶夹起来,放进方便袋中
杜怀芝(左)和同事正在冲洗人行道路面
编者按:昨日是入伏第一天,三伏天到来,骄阳似火。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凉快的时候,有人还在高温下挥洒汗水。他们清扫着城市的道路,他们改造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他们保障我们安全用电……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高温下的身影》系列报道,不仅是记录这些平凡人的日常,也是向他们致敬。
环卫工人:树底下可以乘凉
环卫工人盯着地上寻找垃圾,路段冲洗人员不放过每一处污垢,城管执法人员检查每一家餐饮企业是否启动净化设备……7月17日是入伏的第一天,记者走访了一些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奋战在高温下的劳动者,记录下了他们工作的一些片段。
7月17日上午10时许,在市区曹操公园南门,环卫工人张才房握着垃圾夹把一个塑料瓶盖夹起来,放在手中的方便袋中。随后,他又把大树底下飘落的几片落叶夹了起来。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下巴滴下来,他的衣服后背上已经湿了。
张才房今年50岁,他负责的路段是从曹操公园南门到亳州博物馆南门。“早上要求5点到岗,我基本上3点多就起来了,路上还得半个小时。”张才房说,因为每天都有清扫车清扫,他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大扫把扫地了,重点是保洁,“我就骑着三轮车一直遛,发现有人不注意扔的矿泉水瓶、废纸,我就拾起来。现在乱扔垃圾的也少了。”
据介绍,张才房当天要从早上5点工作到下午1点钟。第二天则是从下午2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他一个月的工资是1650元。
“也不算辛苦,活不重,就是现在天太热了。”张才房说,和其他路段比起来,他觉得自己很幸福,“这边大树多,在树底下可以乘凉。其他路段的比我这要辛苦。”
道路冲洗人员:衣服一天湿好几回
在距离张才房大约1000米的芍花路和魏武大道交叉口,杜怀芝和同事正在冲洗人行道。杜怀芝握着喷头,同事帮他拉着水管,一股股水柱喷在地上,裹走了路砖上的尘土,路面顿时干净许多。
杜怀芝今年71岁,身体硬朗,他和同事的工作是冲洗人行道以及给绿化带植物浇水,建安路至汤王大道的芍花路段都是他们的“地盘”,每天他们都要把人行道冲洗一到两次。
“现在这么热的天,衣服一天要湿好几回,不过一会儿就干了。”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杜怀芝介绍,冲洗人行道的活儿并不复杂,但要仔细,砖头缝里的脏东西都要冲洗掉,“还得注意行人,不能把水弄到人家身上了。”
顺着芍花路,杜怀芝和同事继续向西推进。此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
城管执法人员:天天到餐饮企业“检查作业”
中午12时许,谯城区城管执法队员印小天和同事来到市区万福大市场附近的一家饭店的屋后,确认其空气净化器开启后,又到厨房里检查了他们的油水分离器是否使用。
据了解,印小天他们所在的网格区域内共有五六百家餐饮企业,他所在的小组每天要检查大约50家,“主要就是查看他们的空气净化器和油水分离器是否正常开启。”
由于这些餐饮企业做饭的时间集中在中午十一点半到下午2点,印小天也只能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检查。“别人下班吃饭,我们正式开始上班。我们要根据饭店的时间来。”印小天说,由于每家餐饮企业都要检查到,查一遍基本上要两个小时,这段时间算是一天里比较热的时候了,“下午也查,从下午四五点一直查到晚上七点”。
“天天都来检查,谁还敢不按规定办呢?”一家饭店的负责人说,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有了提高,启动设备虽然增加了一些开支,但确实降低了油烟、油水对环境的污染。
(记者 蒋加磊 实习生 刘洋)
新闻推荐
在校园里读书的汝泽追梦路上斩获大奖“记得前段时间在《朗读者》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好走的路,只有选择该走的路...
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亳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