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农民情结重如山

来源:亳州新报 2016-01-08 17:33   https://www.yybnet.net/

1953年春,刘伟民出生于涡阳县青疃镇的一个农民家庭。自他记事起,看到的是父母和乡亲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可一年下来收打的粮食总是不够吃饭,遇到灾荒年头更是吃上顿没下顿。三年自然灾害使他差点丢了性命,以至影响到他后来的健康,至今还保持着一米四的个头。幼年时饥饿的折磨,让小小年纪的刘伟民立下志向,一定要找到多打粮食的方法。

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伟民,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他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出更多的粮食,让乡亲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政府领导看到这位个头不高,言辞木讷,却踌躇满志,一心向农的大学生,把他安排到农科所上班,并给他划块实验田,从此他便和这块实验田结下了不解之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历时五年的艰辛研究和实验,刘伟民逐步摸索出“回归比产”的育种方法。直到1997年,刘伟民终于在小麦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出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于一身的小麦新系涡9779,被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皖麦38”,其指标达到且超过国家强筋小麦的标准,结束了我国强筋小麦依靠进口的历史,并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品种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了3000多万亩,创造效益20多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颁奖大会上,许多专家对这位来自最基层、科研条件最差的获奖者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在作物栽培研究方面,他长期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协作,在淮北地区砂礓黑土培肥、改良小麦、玉米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及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四项。

近年来,在皖麦38的基础上,他又育成了强筋小麦新品种皖麦38-96,通过审定。最近十年里,每到秋种时候,他都带着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种植。同时,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现在,“皖麦38”平均亩产已达1200斤。

作为“皖麦38”研发者的刘伟民,身高只有1.4米,却常常被人称为“小麦巨人”和“安徽的袁隆平”。他凭借着对农民最朴素的感情,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把自己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粮种的培育和繁殖上,为粮食的增收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华

●人物小传

刘伟民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安徽省政府授予“突贡专家”称号;2001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3年宣传部、农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称号;2005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0年获省、市突出贡献人才奖;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新闻推荐

千里赴警营 携母探儿郎

奶奶和爷爷在营区的“笑脸墙”上观赏两个孙子的光荣照“闯闯、虎子,我的两个好孙子,自从奶奶看到你们部队吃住条件都那么好,部队领导和你的战友对你们哥俩就像亲人一...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民情结重如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