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福(后)和老伴小心翼翼地从“独木桥”上挪到对岸
现象:村民战战兢兢过“独木桥”
“我们都盼着这座桥赶紧修好,现在不仅出行不方便,很多人垫着东西从河里过也有安全隐患!” 涡阳县新兴镇文明村一些村民反映,他们村连接公路的一座水泥桥已经断了近4年了,至今没有修复,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涡阳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资金到位,桥很快就能修好。
6月28日中午,涡阳县新兴镇文明村张大楼村村民张士福和老伴在豆田里忙了一上午后,颤巍巍地从一条垫了几块水泥块上的河面上挪过。大约10米的河面,两位七旬老人用了分把钟才过来。
张士福家在河东岸,但他们张大楼村很多村民的地在河西岸,所以每天都要踩着只有40厘米宽的水泥块过河下地干活,“年轻人走在上面都乱晃,我们年纪大了,当然也害怕,跟走独木桥一样,太窄了。”
记者看到,这条河有大约五十米宽,河上的桥已经断了,成块成块的水泥块散落在岸边,其中一些水泥块被人挪到河中,放上了木板,搭起了一座“独木桥”。
虽然河岸边竖着一块“禁止通行”的警示牌,但从这里过河的村民真不少。“不过河咋办呢?俺家的地在河这边,天天都得从这里过。”张士福说。
村民:盼望尽快修桥方便出行
“张大楼的过河来干活不方便,我们这边的出行也不方便。”文明村村民张培培介绍,他们如果不从这里过,绕行的话需要多走两三公里,而且都是土路,晴天还好,雨天出不了门。
张培培介绍,每次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都要送到河对岸才放心,“那个水泥块那么窄,万一掉下去容易发生危险。”
村民们介绍,这座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在2013年的时候塌了,相关部门的人员也来过几次勘查,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进行修复。“我们就盼着能早日把桥修好,大家出行更加方便一些。”村民张士伟说。
文明村副主任张华君介绍,这座桥塌了以后,孩子上学、村民卖粮以及通行都成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经常这样来回过河也不安全,我就从上面掉下去过两次。”
部门:新桥未动工源于资金紧张
记者从涡阳县水务局了解到,该桥是一座水利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在2014年进行普查的时候就已经将该桥列入损毁桥梁的名单中。
“如果修建的话,会建成一座桥宽6米的双孔桥,大致的设计图已经出来了。”涡阳县水务局投诉中心主任吴军介绍,根据他们的估算,这座桥的造价在60万元左右。
对于新桥迟迟未动工的原因,吴军解释说,因为全县范围内像这样的桥还有不少,都要修建的话,压力比较大,“主要还是资金紧张,如果资金能到位,很快就能修好。”吴军介绍,为了村民们的安全,他们准备在河两岸堆放土堆,禁止村民通行。
涡阳县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快把新桥建起来,方便村民出行。
(杨梅 记者 蒋加磊 文/图)
新闻推荐
亳州市在*工作中,实施挂图作战,绘制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进出动态等图表,使每个贫困家庭做到有一张政策明白纸、有一个扶贫手册、有一个帮扶联系人、有一...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