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场景
与会专家参观桤泉农技服务中心本刊讯 8月26日、27日,由四川省农业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崇州市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座谈会”在崇州市召开。会议期间,崇州市“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受到与会人员的强烈关注,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先后来到隆兴镇黎坝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桤泉农业服务超市等“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示范点进行考察。与会代表认为,崇州市“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切实保障和落实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以巩固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破解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地由谁来种、钱从来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现实矛盾具有重要价值。(详见P3)
在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示范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这样集中化的生产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加上崇州市“1+4”发展模式中农业超市、公共品牌等为支撑的服务,真正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阶段紧密相关的产业服务体系。“这种才是完善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模式。”“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展示馆、桤泉农业服务超市等体系建设也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侯水平对崇州市“1+4”模式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崇州“1+4”模式足以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典范,这意味着成都已在农业经营体系的创建上进行了开拓性、实质性的探索,对解决农民、农业问题作用很大,是四川众多探索的成功典型,值得关注和推广。
座谈会上,崇州市市委书记赵浩宇、市长高翔介绍了“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参会领导和专家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等多种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通过学术观点的激烈碰撞和交锋,形成了基本共识:一是坚持多元化培育经营主体,二是正确认识家庭农场的合理性,三是充分尊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培林,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侯水平,崇州市领导赵浩宇、高翔等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厅及各市州农业局、四川省委农工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150余人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
现代农业“1+4”发展模式是指:围绕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刘朝伟)
新闻推荐
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充满希望和收获的季节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第29个教师节,值此佳节来临之际,中共崇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代表全市67万崇州人民,向辛勤耕...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