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黄泽君文图阳光明媚一如成都朗力养老服务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8-13 18: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黄泽君 文/图

8月7日,阳光明媚,一如成都朗力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海的心情。三个月来,通过洽谈,公司拿到了武侯区、金牛区部分街道社区的“微养老机构”运营权,付出与坚持终于使项目运营“小有起色”。

2年前,朱庆海看到了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筹集资金,雇请了一批专业人士组成团队,正式进军养老产业。然而,两年来的运营并不顺利,转机出现在去年。

去年底,成都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率先在全国降低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门槛——开建床位从30张降低为10张,并给予社会养老机构补贴及政策优惠。

这份“38号文件”,曾震荡国内养老产业领域。新政落地至今,成都已有20余家依托社区建成的“微型”养老院。独具特色的成都微养老模式正在形成。

1

微型养老院“五脏俱全”

从去年底开始,贝森路313号热闹了起来。原来的闲置办公区,已经办起了青羊区双新社区朗力托老所,这也是朗力开办的第一间社区托老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朗力托老所,再恰当不过。第一个大厅的左侧,摆放着4张老年人专用按摩椅,右侧的麻将桌前有不少老人正在娱乐;第二个大厅摆放着专门用于康复理疗的设备;穿过走廊,是老人们的房间,每个老人的床前都有一枚呼叫器;走廊底端,是厨房。

虽然总共只有200平方米,难免显得有些局促,但与传统定义上的养老院比起来,这里更像一个家。8个工作人员三班倒,以确保24小时无间断服务。8个人里,有专业的护士、康复理疗师以及护工。

89岁高龄的胡良丞,觉得朗力还不错:饭菜营养搭配合理,味道可口,身体不舒服了,有理疗师帮他做检查,无聊了,可以和朋友们下下棋看看电视。最关键的是,这儿离家近,儿女能经常来看望自己。“我喜欢这里,这里有街道商铺,有人气,不像那些远在郊区的养老院,感觉被孤立了。”

离家近,不孤单,这是社区托老所最大的吸引力。“双新社区的床位已经住满了,周边2个即将开放的社区托老所,也基本预订空了。”成都朗力养老服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刘英说,全托的大部分是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收费根据老人身体状况,从1500元到2500元不等。此外,还接受日托和临托2种日间照料方式。

在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黎文强看来,这种社区托老所,虽然微小,但恰恰符合现代都市的养老现状。“占地面积少,解决了找不到地的尴尬,资金投入少,社会力量容易介入,老人离家近,熟悉的环境更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2

“蛋糕看起来很大,吃起来不容易”

成都市老龄办提供了一组数据:目前成都市老龄人口202万,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98家,提供床位36894张。这意味着,如果按照“9073”的合理养老布局,将有6万余名老人采取机构养老的方式,床位空缺量达到3万张。

紧迫的事实,让利好政策不断出现。“38号文件”就曾提出,给予社会养老机构优先用地,水电气费减半,对利用社区设施、自有资产改建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按照每新建一张床位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

巨大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社会力量的关注,朗力就是其中之一。

朗力的专业团队,曾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寻找养老产业的切入点,寻找老人们的真正需求,寻找可借鉴学习的经验。尽管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但“蛋糕看起来很大,吃起来不容易”,依旧成了朗力进军养老产业两年来最大的感悟。

以双新社区的托老所为例,按月计算,8个员工的工资支出2万元,伙食费成本7000元,水电气费2000元,还要为外地员工提供住宿,每个月光是托老所的硬性支出就是3万余元。老人们根据身体状况,缴费有所不同,以中间价2000元为平衡点,10个老人就是2万元。

账一算,不盈反亏。“最初的几个月,一直是用金融公司的利润,填补这边的缺漏。”刘英说。

此外,虽然有38号文件的支持,但许多优惠政策其实并未下沉。

托老所所在的街道首层,均为商业用地,水电气费也都按照商业价格进行征收。“至今为止,我们一直按照商用价格在交费,即使有相关文件和证明,人家也不认可。”刘英坦言。

最初的起步,举步维艰,但也正是现实,逼着朗力寻找出路。

提高床位的收费标准?这样的解决方案,一抛出去就被刘英否定。“不可能通过提高收费来填补这个缺漏,受场地限制,硬件设施条件达不到更高的收费标准,就没理由涨价。”刘英说。

3

以点带面开拓新空间

朗力最终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通过与青羊区政府以及双新社区周边社区达成协议,朗力开始为社区内采取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

“送餐上门、理疗服务、康复服务、沐浴帮助等等,都是服务的项目。”刘英拿出一张小卡片,上面印着大大小小的服务项目10项。

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正在成为朗力的新市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比如理疗师,服务10个老人或者服务更多的老人,公司的支出也一样,但收益就不同了,这就是新的利润点。”刘英说,从目前情况来看,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对送餐服务非常欢迎,此外康复理疗、沐浴帮助都是热门的服务项目。

在拓展了居家服务市场后,上个月起朗力告别了不盈反亏的局面,基本达到收支平衡。而成都市“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托老所”的要求也让朗力看到了发展空间。“我相信随着连锁机构的开设,服务人群覆盖率的增加,今年底有望看到利润。”朱庆海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个养老院才十张床位,少不少?少。但黎文强认为,社区养老是趋势所在,也是居家养老服务能否提升质量的保证。“按照理想的状况,如果每个社区都能解决10个老人的全托,又能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临时照料,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服务项目,能解决很大的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记者手记

把微力量做成大力量

尽管各地陆续有许多优惠政策出台,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依然非常不易。

筹建不易,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社区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更是不可或缺。朗力就曾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壁垒,社区托老所成立前,就曾遭到一些居民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老人多,去世后“不吉利”。

管理不易,市场化的运作,必然带来竞争,专业而高质的服务是核心竞争力。要提高竞争力,关键要素还是人,如何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养老技能的团队?面对工作压力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现状,怎么留得住人?

运营不易,部分优惠政策至今难以落实,这并非成都独有的现象。拿着38号文件,走到缴费大厅,普通工作人员也不敢给你少收一半钱。优惠政策没优惠,运营成本支出必然增加,没有利润空间,企业如何维系发展?

在老龄化加速的时代,养老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成都根据现实情况,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如何让政策落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背后考验的其实是多部门的协调能力。

关注养老,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明天,我们都会老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丽进入月中旬暑期游迎来最后一波高峰记者近

□本报记者朱丽进入8月中旬,暑期游迎来最后一波高峰。记者近日从市内多家旅游机构及航空公司得知,国内游无论出行人数和预订情况都持续良好;出境游市场线路发团情况依然火爆,但少数预订价格开始回落...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黄泽君文图阳光明媚一如成都朗力养老服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