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最前列、干得最主动、抓得最务实——
□本报记者 刘莉
“稳增长”,这是成都下半年工作的关键词。
“稳”的信心,来源于对上半年“成绩单”的研判:地区生产总值3951.4亿元,增长13.3%,经济总量占全省的37.3%,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等多个指标增速领衔副省级城市。
7月31日,成都市召开工作会议,提出求“增”新课题:“稳中快进”的经济工作基调一以贯之,“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如何落实,促进工业回升、稳定投资增长的关键如何把握?承载着科学发展“具体化”重任的“五大兴市战略”,如何破解各个发展因子的疑点难题?
来自成都市各部门、各区(市)县的“一把手”们,在交流中凝聚共识。
领跑加快 内生动力何在?
上半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平均经济增速只有9.5%的情况下,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3%,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领跑”地位醒目。
值得关注的是,20个区(市)县的GDP增速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景象,三个圈层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3.4%、14.1%、13.2%。
工业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实现工业增加值1480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5.1亿元,同比增长17.8%,为经济增长的13.3个百分点贡献了6.7个百分点……从数字看,“成都速度”极富“工业先导”和“投资拉动”的特色。
这也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主攻方向——有力地促进工业回升、稳定投资增长。
内生动力在哪里,成为会议代表共同关心的话题。“成都作为现代化后发城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从中期向后期演变的过渡期,也处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形式,动力就来自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在成都看来,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已经为成都指明了“主路径”和“主引擎”,而旨在打牢基础、强化支撑、优化载体的“五大兴市战略”,则成为主要抓手。
解读“新型”把握再发后劲
会场上,各区(市)县代表们共同梳理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固定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不同程度出现亏损;企业融资困难,部分项目推进速度减缓;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出现矛盾……
与此同时,代表们也捕捉到令人兴奋的宏观政策 “组合拳”:“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力度将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实施,进出口的外贸政策将完善扩大……”
热议中,共识不断凝聚:突出抓先进制造业、突出抓天府新区建设、突出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并与“五大兴市战略”有机融合,成为成都下半年工作的具体指向。
突出抓先进制造业发展,汲取的是“产业倍增”的精华,着眼于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未来趋势必然是‘新型产业化\’,要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高度关联、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抓好天府新区建设,构建的是“立城优城”的格局,着眼于坚定不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改变‘大城市不大、小城镇过小\’的症结,形成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市域城镇‘群\’,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
突出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描绘的是“三圈一体”的蓝图,着眼点在于坚定不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抓好城乡制度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主体统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局面。”
新闻推荐
行人闯红灯、翻护栏也要受罚本报讯(刘璐记者李丹)从7月31日至8月18日,成都市交管局在成都范围内展开“文明出行你我参与”大型交通文明宣传活动,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8月2日至5日,成都交警...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