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
□刘佳 本报记者 梁现瑞
10月17日,省发展改革系统首届中青年干部改革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到会发表演讲,就统筹城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阐述。随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谈农民工进城:
六方面发力,让农民工进城变市民
记者:您刚才说到,只有让“农民工”这个群体尽快成为历史,才能确保进城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那如何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变成市民,享受到同等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宋晓梧:个人觉得,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至少可以在以下6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明确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就业权利。
第二,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农民工的工资,还是比城市居民低很多。以四川为例,2010年,全省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同比增长15.8%,但仅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下限持平。
第三,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去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比例,分别只有18.2%、29.8%、38.4%、11.3%。四川的情况也差不多。
第四,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虽然中央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向农村、西部、生活困难群体倾斜,但是城乡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差距,消除还需时日。
第五,土地政策要有利于农民城市化。
最后,要统筹城乡规划。在现有条件下,把城乡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力、供电、卫生、医院、学校等统一规划,我们可以做到。
谈统筹城乡:
四川走在全国前列,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记者:从2003年开始,成都启动统筹城乡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经验。在此过程中,您曾多次到四川调研该项工作。在您看来,接下来,四川推动统筹城乡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入?
宋晓梧:在过去10年中,四川的统筹城乡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全国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依然有继续前进的空间和必要。未来一段时间,至少可以在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一步探索深入。过去几年中,成都完成了对农村土地、房屋的确权颁证。然而,在此后的流转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争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和保障农民的主体性,今后要继续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探索。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无论是在成都市内,还是整个四川,乃至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都还存在差距,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统筹城乡的应有之意,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应该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
谈老工业基地振兴:
四川一些城市有望进全国调整改造名单
记者:您曾经是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最近,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编制全国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而四川有不少城市属于老工业基地。能否就这方面的情况谈一谈。
宋晓梧:“十二五”时期,国家对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原则大致可以总结为三句话:巩固提升东北振兴成果,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大力支持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到国务院。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规划将统筹支持包括四川省在内的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与振兴。至于确切的名单,需待国务院审定,尚不能对外公布。
新闻推荐
10月18日,成都市五军老兵歌舞团来到成都市金牛区颐乐村养老院表演节目,为老人们表达节日祝愿。从2005年开始,成都市五军老兵歌舞团每逢佳节便前往颐乐村养老院为老人们进行义务演出,陪伴老人们欢度佳...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