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打造城市新名片——
□本报记者 刘佳
整齐的停车点,人性化的休闲椅,各种花草摆放在小花台里……10月15日,记者走进成都东风路23号小院,立即被清爽、整洁的环境所吸引,居民三三两两在名为“开放空间”的小屋里看报、聊天,闲适而热闹。
而在4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小区住房建于1978年,属典型的老旧院落,垃圾遍地、没有安全防卫设施,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受益于成都市老旧院落改造,东风路23号院旧貌换新颜。
牛毛毡车棚“变脸”,建起垃圾存放点
“你们这个房子,比我们乡坝头住的还恼火。”收废品的师傅一句话,让小区居民感到伤心。“由于小区环境差,这些年,有的人家搬走了,有的把房子租出去。”居民刘八姐说。
成都市开展老旧院落改造工程的消息,让居民们兴奋起来:“我们要积极争取参与改造,让小区旧貌换新颜。”
今年6月,经社区、街道办共同努力,锦江区批准了23号院的改造方案,并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这个老旧院落变化“神速”:方案拍板当天,勘测设计队就进场,5天完成旧车棚拆除重建,7天完成地面抬升和地下管线改造,9天完成院落垃圾存放点建设和花坛改造……7月中旬,外观清新、环境整洁的小院出现在居民眼前,牛毛毡车棚变成了宽敞的屋子,小区有了监控器,更加安全了。150多位住户像过年一样高兴,纷纷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作客。
东风路23号小院改造过程中,注重依靠群众,吸收群众的合理建议。居民陈大爷建议:车棚安全问题突出,希望改造的同时保证电线等设施的安全;王大爷建议:将与隔壁院落相连的土坡上的积水,用管子排到地下去。还有不少居民表示,希望将小院大门重新设置,以增加安全系数……居民们的热情参与,让院落改造顺利推进,并取得了满意率100%的效果。
在广泛征求民意基础上,近两年来,成都市实施老旧院落改造工程,从资金投入渠道、施工方进场确认、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予以严格规范,保障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新院落推进新管理
看着东风路23号院如今的模样,居民喜不自胜,大伙儿商量着要筹建院落委员会,选举自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居民王大爷和陈大爷找到社区干部李承才,表达了“想入党”的愿望。以前出租房子的居民,也搬了回来。
居民们把这个漂亮整洁的新院落当成自己家一样爱护。家住一楼的刘八姐在自家阳台上摆满鲜花,每天早晚精心打理,让进出的小院住户感受到美丽与温馨。不少居民将家里养的绿色植物放在小院花坛里,让绿色遍布每一个角落。居民们还在学习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办法:“努力提高文明素养,好与漂亮的院子相匹配。”
如今,成都正在深入推进老旧院落改造,一批又一批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特色院落,出现在大街小巷,成为展现成都城市发展变化的新“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庞峰伟)10月17日晚,由康巴卫视等主办的“爱祖国爱家乡”2012汉藏双语大赛在成都电视台演播大厅圆满落幕。汉藏双语大赛定位于中学生,发动各地学校广泛参与、层层选拔,让初高中学生以双语诗...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