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蓉和已派出一个由5个厨师、3位艺术家、3位服务员和1位翻译,共计12人的团队赴瑞士参加“中国年”活动,为走向国际市场作准备。
本报记者 杨成万
“目前大蓉和已经与比利时有关方面进行了接触、洽谈,大蓉和在境外的第一家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落户比利时。”1月21日,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大蓉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大蓉和”)董事长刘长明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面对房租成本、人力成本、水电气成本逐渐增加,而大众消费习惯改变这一新形势,如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已成为摆在四川餐饮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大蓉和以求变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和脚踏实地的风格探索新的出路。
海外开店寻找新出路
“要想在海外开川菜馆,首先要宣传川菜品牌和川菜文化。”据刘长明介绍,大蓉和已经派出了一个由5个厨师、3位艺术家、3位服务员和1位翻译,共计12人的团队赴瑞士参加“中国年”活动,带去了30道川菜,以展现川菜文化,为走向国际市场作准备。
刘长明坦言,这也是“逼上梁山”之举。他说,2013年四川餐饮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0%以上,其中,高端餐饮企业下降了40%到50%,大蓉和也下降了16%。“从盈利情况来看,凡是房租比较高的都处于亏损状态。”
刘长明在分析其原因时说,除了公款消费被禁止外,也与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有关。大众化、平民化、理性化将形成消费趋势,不少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实惠的菜品。
“过去,大蓉和是从来不给客人返券的,但现在我们也客人返券。”刘长明实话实说,事实上,大蓉和走大众化线并非现在才开始的,其创新的子品牌“蓉和小厨”已于2012年开进了九方购物广场。“人均40-50元左右的消费,以及特色的川菜菜品,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群体。”
刘长明建议对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他的理由是,虽然川菜企业是传统服务业,但它却是四川的一张名片。建议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川菜的国际化提供平台支持,如支持川菜企业加强与境外餐饮企业的交流。
转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刘长明说,面对房租成本、人力成本、水电气成本逐渐增加,而大众消费习惯改变这一新形势,大蓉和将坚持“好吃、便宜、有面子”的经营策略。
刘长明解释说,人们在追求“吃饱”的同时,还要追求“吃好”,这就是大蓉和倡导的“好吃”,即味觉的享受,因此,他们将其中的“好吃”放在首位。
大蓉和为了“让顾客敢进来”,不断地调整着营销策略,努力降低人均消费额。以前大厅人均消费要60-70元,现在人均只需40元左右就可以享受到高档酒楼的服务。这就是“便宜”的体现。
既然对客人的让利如此大方,而经营成本又在往上走的情况下,公司又怎么盈利?对此,刘长明解释说,大蓉和走出了一条控制成本的成功之路。如食材采购环节由原来的从生产基地到供应商,再到酒楼,变为由生产基地直接到酒楼;又如酒楼全部采用LED灯,耗电量比原来减少了一半。“高端餐饮企业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餐饮经济的泡沫现象已不复存在,行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刘长明也表示,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因为中低端市场竞争更激烈;另一方面,高端餐饮企业在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就比较大,特别是硬件如装饰装修的投入上一旦发生,就只能在后续比较长的时间内逐渐回收。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罗辑本报记者罗辑水电七局成水公司营业收入由2005年的4.4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7.82亿元,增长4倍多;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217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55亿元,增长7倍多……这一组辉煌数据的背后,是水电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