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访谈录之郭典
时间:2014年8月2日
地点:蓝顶艺术区
采访:成都商报艺术工作室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张涵(以下简 称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首先,简要讲讲从学校毕业后到现在,你艺术的创作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最让你记忆深刻的人或事。
郭典:我的艺术创作是从2009年开始的,那一年我刚好大学毕业。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很多同学都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我那时也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从何做起,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慢慢地摸索,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找到一套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绘画语言。幸运的是有我的叔叔、艺术家郭伟和郭晋一直在艺术和生活方面帮助我、教导我,让我从一个还没有入门的毕业生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
另外比较深刻的是毕业那年我参加了成都空港十号画廊的一个群展,我的作品是这个展览里面唯一一件销售的作品,这个事情对于刚毕业的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成都商报:作为一个生活和创作在成都的青年艺术家,你认为成都这个城市对像你这样的青年艺术家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个城市?你认为城市同艺术家的创作是否有关联?
郭典:因为从出生就在这个城市长大,肯定对成都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我觉得成都在全中国那么多城市里面,应该算最适合搞艺术创作的。因为成都的生活节奏很慢,这个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像个“战场”。艺术创作还是在这样相对安静单纯的环境下比较好一些。身边搞艺术的好朋友,像李胤、谢帆等等,也都是在这边创作,有了作品再去其他城市做展览。
成都商报:你的定位是什么?同上一辈艺术家相比,你们这些年轻艺术家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郭典:我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就是一个做事情的年轻人,每天的生活也都是围绕怎么把自己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年轻艺术家和上一辈艺术家相比,多的是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缺的是在艺术和生活上面的经验,毕竟艺术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年轻艺术家就是应该多一点生活和社会体验。我与叔辈的艺术家们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其中有专业更有生活。亲切的交谈,不存在距离感。
成都商报:你自己每年能获得多少展览的机会呢,青年艺术家该如何去获取展览机会?
郭典:这个倒是不确定,展览的机会还是要根据自己工作的情况而定。你工作室的作品多了,自然参加展览的机会也就多了,这个是必然的。
成都商报:作为80后艺术家,你觉得你们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你自己的创作中是否有所呈现?
郭典:年轻艺术家缺少的是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但这些缺失的东西反而有时候能够让艺术创作更直接,更真实,就类似于我作品中出现的器物,这些就是每天都在我生活中出现的东西。我所创作的作品对象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我把它们换一个视觉,让人们去重新关注它们。
我不太喜欢去讲一些故事或者是把很多东西放进画面里,与此相比,我更想让图像的内容单纯些,因为这些画面跟我简单的生活是种最为接近的切入。在色彩上,我是想以视觉叙事而不是图像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运用的颜色取决于我个人对颜色的视觉偏好和对颜色的敏感,然后用我的视觉把它们呈现出来。
成都商报:你怎么看待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郭典:市场只是决定一个艺术家是否成熟和成功的因素之一,但这不是绝对的。你的作品成熟了,才会被人关注;有人收藏了,才谈得上市场这个概念。
成都商报:你现在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题材的选择、技法及你想要关注什么?你用最为精练的语言来阐述你的色彩是什么?
郭典:我最早的创作是采用很灰的高调,内容也和现在有很大不同,经常绘制的是把人物简化或是描写一个大机件的局部。现在的格调是去年才大致稳定下来的。这些风格一直都是在平面的基础上分色块处理,这和以前学的动画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这几年还是做过一些尝试,今年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在平面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些绘画性更强的处理方式。在题材上面就比较直接的选择是我的生活体验,主要还是关注的生活中那些最不起眼的物件,它们是构成我的视觉叙事的一个因素,因为还是想更多地把重心放在视觉这一块,毕竟这是架上绘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我的色彩在众人看来应该就是颜色比较明亮、鲜亮,比较简单、干
净,而我的主题对象又是跟我们生活能够直接切入的物品。
成都商报:这些年,你觉得创作中你一直坚持的是什么?
郭典:无论我的绘画对象是简单也好,是复杂也罢,我一直坚持的都是用理性色彩的方式把它分析出来。
成都商报:在报名参加“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时你有信心被选中吗?当你得知自己成为数百名艺术家中挑选出的十位入选者之一时,是什么心情,举办个展是否还是有很大的压力?
郭典:朗达·拜恩说的吸引力法则不就是讲的一个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如果你想,那么结果就有可能实现,呵呵。这次个展唯一的压力就是时间太紧张,毕竟还是想拿最新的作品参展,所以只能少睡觉多工作了。
成都商报:“格器”的画展名字是怎么来的?
郭典:“格器”关键落脚在“格”上。在我的理解中,“格”字含有研究的意味在其中。取这个名字就是想向公众表达我对我所绘画的对象的钻研的态度。
成都商报:在你的艺术创作中,你受谁的影响最大?近来创作上的瓶颈是什么?
郭典:我的朋友看到我的作品都觉得很能代表年轻人,比如色彩、关系等,有年轻人的风貌。符合他们成长的体验和视觉体验。有人说我的画是“用安静的器物在绘制一种不安静”的状态,我想这是因为人的性情本来就是感性和理性相互交织出来的产物,所以这实属正常。余极老师曾说我的画“多彩且朴素”,我觉得他形容得十分准确。在我的艺术生活中,郭伟老师起到了很关键作用,在与他经常的交谈中我受益良多,他很随和,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所谓“瓶颈”我想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现吧,最近我正在尝试多样化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也许这种寻找过程就是所谓的“瓶颈”。
成都商报: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怎么规划的?
郭典:下半年还会继续创作一些新作品,为明年的一些展览做准备吧,提前做事情,会准备得充分一点,作品方面除了会继续架上的创作,正在考虑一些其他方面的尝试,类似装置、影像的作品,题材方面还是会和生活中的物件发生关系。
感谢成都商报和评委给我这个机会做个展。成都商报是成都第一家做这类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的媒体,作为被选上艺术家我感觉很荣幸,希望这个活动商报能够持续的办下去,一届比一届好!
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第三轮
“格器”郭典个展
主办:成都商报
承办: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油画艺委会成员:何多苓、郭伟、罗发辉、王奇
国画艺委会成员:刘朴、叶瑞琨、陈承基、吴永强、谢安超
开幕时间:2014年8月16日下午4点
展览时间:2014年8月16日-8月26日
地点:成都艺术超市2楼
开放时间:每天09:30-17:30(周一闭馆)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4号东郊记忆2号楼2F
电话:028-83257628
新闻推荐
■广西玉林狗肉节期间,有诸多爱狗人士,通过购买的方式救下了许多狗。■其中,重庆爱狗人士杨玉华,花费4.3万,救下了137只狗和30多只猫;她现在,已经收养了600多只狗猫。■许多网友被这些爱狗人士的义举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