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蓉兴蓉,法治为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成都,是成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1400万市民的共同期待。《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成都市要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市,让“法治化”成为成都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纲要》下发:
建设全国一流法治城市
作为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城市,过去30多年来,成都着力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在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重要领域走在全国改革的前沿,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跃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成都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更需要法治的引领和保障,更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来巩固改革成果、改进社会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
2014年年初,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四化一驱动”的改革主攻方向,把法治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下发了《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成都市要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法治城市,让“法治化”成为成都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依法治市工作将分别围绕提升依法执政水平、加强地方立法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依法治理、加强全民学法用法、强化权力监督问责7个方面展开。
多项改革:
新平台推进司法公开
行政执法体制既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法律实施体制的关键环节。成都在执法机构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点。今年9月亮相的《关于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等3个方面,全面启动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多个市级部门在此次改革中涉及整合调整,其中,将工商、质监由现行的垂直管理体制调整为分级管理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方和基层政府就近监管的优势。
社会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市的重要板块之一,而基层自治组织是依法治理的破题关键。成都市在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探索出了多种依靠基层自治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推进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曹家巷自治改造、“三无院落”整治、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等,呈现出基层法治建设的初步成果和崭新面貌。
司法改革是当下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曾有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今年,成都中院整合了四个平台内容,专门设立成都中院司法公开网,全面公开全市法院的裁判和执行活动。而成都检察机关也充分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报等手段推进电子检务公开。成都大力推行的司法公开和围绕司法公正展开的司法改革,将让成都社会的最后一道正义防线越来越稳固。
《决定》通过:
为依法治市明确路线图
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在这一天拉开序幕,对依法治市和从严治党作出全面深入部署。
在建设法治成都的进程中,2014年12月5日,注定将成为一个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响亮地提出了“真正使法治成为成都市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法治城市”的奋斗目标。
从起草到表决通过,起草组反复斟酌修改,《决定》前后易稿23次。这份1.4万字的《决定》分为三大板块八个部分,以加快建设法治成都为主线,沿着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线索,重点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关键环节展开布局。《决定》部署了251项依法治市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成都”“怎样建设法治成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成都依法治市工作下达了任务书、明确了路线图。
新闻推荐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消防局获悉,今年成都共发生火灾7487起,受伤13人,死亡10人,直接财产损失3652.7万元,消防共接处警49280起。面临日益繁重的接处警任务,成都连续25年未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