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项目,要推动规划选址、审批、建设运行全过程信息公开,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提到,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启动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的执法检查,目前全国基本建成了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多数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地方性政策法规。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报告提到,随着新业态不断涌现,包括快递包装废弃物、报废汽车等快速增长,污泥、脱硫石膏等污染治理副产物大量产生,加剧环境污染。目前污染者付费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大量应由污染者承担的治理成本转嫁给了政府和社会。而在危险废物处理当中,目前每年有超过一半以上危险废物由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大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
报告针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报告提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生活习惯。
为了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邻避效应”。报告提到,应推动垃圾处理项目规划选址、审批、建设运行全过程信息公开,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让“邻避”变成“邻利”。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赵倩 北京 报道
新闻推荐
成都市建委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成品住宅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品房不等于精装房 价格不会变相提高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李洋)今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成品住宅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2年底,成都市新开工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成品住宅面积比例达到100%,全面实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