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人才聚则产业兴城市兴 营商环境建设 人才是最重要驱动力

来源:成都晚报 2019-03-16 05:13   https://www.yybnet.net/

尽管多年过去,2004年热片《天下无贼》中黎叔的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仍是至理名言,并被不同的城市反复演绎。

人才意味着什么?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人才聚则产业兴、城市兴。2019年,是成都确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推动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人才发展”指标是影响营商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日前,普华永道中国联合数联铭品、财新智库和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简称“大数据榜”),成都综合排名位居第四。成都当前的人才发展,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应如何发力?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专访《报告》主笔团队,以及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南交大校长徐飞,深入解读“人才发展”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对成都最大的感受是六个字:慢生活、快工作。

成都具有很强的城市包容性,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是一个天大的优点。

——“新成都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南交大校长徐飞

影响城市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大维度,但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人才。人才发展指标中,高等教育人才、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外来人口留存等细分因素对营商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显著。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咨询顾问黄爱麟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 最核心要素是人才

“影响城市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大维度,但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人才。人才发展指标中,高等教育人才、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外来人口留存等细分因素对营商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显著。”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咨询顾问黄爱麟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城市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状况、城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供给能力、城市留存外来务工人员的水平等因素,都是对营商环境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指标。

这些指标,如何影响营商环境的建设?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咨询顾问潘柔进行了解读。她提到,人才发展的二级指标中包含通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劳动力构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水平体现其实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梯度,而这个人才梯度又分为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

“首先,结构层面来说要结合产业链的逻辑。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在产业链条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潘柔表示,以前一个地方可能只是做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现在是想覆盖整个产业链,这就需要上游具有强大原始创新力的高精尖人才,可以做研发、设计;同时还需要职业技术型人才、基层外来务工人员形成完善的制造、下游的分发结构来支撑上游的智力成果,支撑高新技术发展。

在内容层面,潘柔认为人才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引入“哪个领域”的人。“如今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的时代。要在这场革命中取得战略性的地位就需要技术、需要相关人才来支撑发展。营商环境建设,怎样才能达到国际化的水平?这就需要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人才。同时,职业技术型人才也需具备数字化素养。”潘柔举例说,这样的人才可能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他必须知道这是什么,需要他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个岗位上转移到另一岗位。在她看来,“大数据榜”中人才发展指标下形成的完整的人才梯度,无疑是推动一座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

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同样认为,对于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来说,政策、产业等都是重要元素,但是“人才”无疑是最优先、最核心的。徐飞说,近年来“营商环境”在城市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一座城市的发展对于高楼大厦、现代化硬件设施、‘铁公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在乎,现在则更看重在制度、政策、文化、生活等层面上的软实力建设。”如何让城市营商环境变得更好,提升国际竞争力?徐飞一再强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常说‘创新驱动发展’,谁来驱动创新?靠科技、靠制度。科技、制度又靠谁来推动?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成都教育实力不容小觑 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四川有8所高校上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国42所大学入选,四川占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榜;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榜。四川教育实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成都还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及研发基地,产学研能力突出。就在今年初,在京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都斩获颇丰,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其中主持完成11项,获奖数量超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的1/10,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以上。

从“大数据榜”来看,虽说人才发展指标对营商环境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然而,成都在这一单项指标上的排名却稍显不足。这一方面,成都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城市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状况,是人才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身为高校校长,徐飞认为,除了地方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系统推进外,从培养主体来说,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自觉承担起使命,“通用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都不可偏废。从高校角度来说,又分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两种。”徐飞表示,企业的竞争力就是科技的竞争力,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力。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对领军人才、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比如说在高端芯片、量子通讯、5G网络等领域都需要顶尖人才,他们应具有创造性和原创性。未来,希望在这些人中产生诺贝尔、菲尔兹奖等全球顶级奖项获得者,而这样的人才必然对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徐飞强调“与高者为伍、与强者为伴、与优者同事”,他认为人才具有扎堆效应,这座城市培养出来了拔尖人才后也会更加吸引外地人才前来。

复合型人才也必不可少,今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流浪地球》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刘慈欣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个理工男,没有文科背景却写出了这样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徐飞认为,理工科的学生不是只需要科学精神,同样也需要人文情怀,反之亦然。因为保不准什么时间点上理工科学生就要做文科的事情,文科学生就要做理工科的事情,“这就是跨界,就是复合型人才。教育是一个慢变量、长周期,可能当时花的功夫未必会及时显示出来,但若干年后可能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提到,淡化专业、强化能力,强化素质,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一个方向。而这两种类型人才的同步培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大力培养“成都工匠” 今年将评选命名首届首批500名

去年4月,由成都市总工会和知了青年联袂打造《了不起的成都工匠》,对成都8位鲜为人知的产业精英进行了纪实性的呈现。成都工匠群像的第一位刘时勇一出场,这位大国航空“铸剑人”的故事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刘时勇是成飞高级技师,曾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成都工匠”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成都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并将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培养“成都工匠”。据悉,今年“五一”前夕,成都将评选命名首届首批500名“成都工匠”。到2022年,成都计划培育评选成都市级工匠3000名、区(市)县级工匠7000名。

影响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变化的因素,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自然不可或缺。黄爱麟提到,人才引入后最重要的是培育和后续的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包括科研人才、企业家、自由职业者以及服务型人才这四大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需要不同维度吸引他们留下来。比如自由职业者,在提供线上平台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线下的实体场地,深化共享办公室的概念,让他们不仅可以一起工作还可以一起生活,其实在这个角度成都的环境非常吸引这方面的人才。”

对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也是如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去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培养造就“成都工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工匠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职业(技工)院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产业、课程设置,打造一批工匠示范职业(技工)院校。同时支持职业(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培训项目,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紧密衔接。

“新成都人”越来越多 “慢生活快工作”是吸引人才留下的最大优势

成都市统计局最新消息,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较上年增长28.53万人。而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18年成都市新增管理人口74万人,管理人口达2128万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一个“成都人”。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发布,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鼓励青年人才来蓉落户保障人才住房等12条政策吸引了大量“蓉漂”,落户政策实施一年多,已累计吸引超过26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此落户。对此,黄爱麟认为,在引入外地人才的同时也要培育本地的企业家。以成都新经济研究院为例,创办的新经济俱乐部将企业家聚集在一起,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可以为他们做咨询服务、资本对接,这会留住一批有创造力、影响力的企业家留在成都。企业发展好了,自然就需要人。这对于外来人口留存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而这些因素,也是一个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所必须具备的。

徐飞也是一名“新成都人”,五年前,徐飞从上海来到成都,就职西南交通大学校长。他说,对成都最大的感受是六个字:慢生活、快工作,“该拼命的时候拼命,该享受的时候享受,这是成都相较于其他城市最大的一个比较优势。”在这五年中,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也看到了成都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之外对人才的吸引力:包容。“成都具有很强的城市包容性,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是一个天大的优点。这种包容不仅是本地人,也是对外地人、外国人,这对于人才的留下非常具有吸引力。人才留下了,自然会对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起到支撑作用。”

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 罗斯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3·15家居诚信发布会盛大举行 居然之家引领服务升级,荣膺“诚信企业”称号

3月15日,四川居然之家在琉璃店召开“3·15诚信发布会”,荣膺“诚信企业”称号。会上居然之家宣布服务再升级,上线“居然管家...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人才聚则产业兴城市兴 营商环境建设 人才是最重要驱动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