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使命。
当前,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助力公园城市绿色出行,成都正不断加速轨道交通成网。
2019年,对于成都地铁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日,成都地铁5号线、10号线二期及有轨电车蓉2号线非首开段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开通7条地铁线路及1条有轨电车线路。
假如把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比作一个大管家的话,它日常要管理341公里运营线路、238座车站……这是乘客看得见的;还有乘客看不见的:车辆段、各种设施设备、多个控制中心……而这些,都必须加上一个时间系数,那就是365天。其中的挑战与压力不言而喻。
截至目前,地铁5号线是成都地铁开通线路中最长的线路,也是车站数最多的线路。面对质与量的双重要求,新与旧的叠加压力,成都地铁运营如何应对,交出高质量答卷?
今日时值三线迎客,我们走进5号线和10号线二期开通的背后,了解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故事——
5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全长49.02公里,配车62列,共设车站41座,其中地下站36座,高架站5座。
10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全长27.06公里,配车40列,高架站5座,地下站5座。
在“线网高强度筹备+高密度运营”的大背景下,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持续紧盯“加速成网、深化改革、发展转型”目标,进一步优化新架构下的运营筹备管理体系,成立多线路保开通领导工作组,细化分解线网及线路筹备任务,强化运营筹备的统筹组织;按照“运营前置、全面对标”的工作思路,以“标准化+差异化”筹备为重点,从“对标运营新规、优化筹备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品质、严控项目建设、高标检验系统”等方面进行重点筹备,高质量确保新线开通。
设施设备
针对与乘客有关的细节不断优化完善
“这个车站的直行电梯在哪里呀?”在成都地铁3号线市二医院站,一个准备从E口进站的、拖着行李箱的乘客四处张望了一番,视线范围内没有看到直行电梯,最后决定走非直行电扶梯。“拿着行李箱,还是坐直行电梯更方便呀!”而在5号线和10号线二期,这样的问题会大大减少。“为了让拿行李的、推婴儿车的乘客可以更加方便地上下车站,我们增加了每个车站的垂直电梯,只要有实施条件的车站,在道路的左右两侧,都设置了垂直电梯。5号线全线41个站,有12个站在道路两侧设置了垂直电梯。”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新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来人往的车站,每天都要承载千万乘客,其中哪怕一个小小的设施,也要考虑周到。
在5号线皇花园站,芙蓉花古典花纹造型及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让这个车站显得典雅别致。美丽的车站让人赏心悦目,美丽的背后,安全更显重要——5号线和10号线二期车站内所有乘客可能触碰到的玻璃设施,全部都没有突出物和尖角,都采用圆角。
5号线全长近50公里,属于长线。以前,各个线路的洗手间一般都设置在站厅层,一旦下到站台层,再上厕所就不方便了。而在5号线,多个车站都在站台区增设了洗手间,5号线也因此成为站台洗手间密度最大的线路。与此同时,5号线在洗手间还首次采用了感应开关,方便特殊乘客一键按压开启使用。
5号线全线车站内的空调也进行了升级,空气净化程度更高,车站空气更加清新。
同样的优化,还在5号线的车辆上。5号线对车辆进行了多项升级优化,如采用超大屏幕动态显示列车到站信息、大幅提升空调新风量、在列车车体增加吸音材料等,进一步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感。
投用智能设备设施,让市民出行更高效——成都地铁在5号线及10号线二期站内首次投用自助票务处理终端。乘客可通过该设备自行办理补票、充值等业务;同时站内还配置了移动半自动售票机、移动闸机,能够在大客流情况下机动、及时地开展乘客事务处理工作,有效提升市民乘客出行效率。
客运服务
多方面着手深化服务功能 实现提档升级
在中医大·省医院站进出的乘客可能会发现,之前车站里一直在进行局部施工。“我们这是在进行‘微创手术’。中医大·省医院站作为成都地铁第二个三线换乘车站,5号线的开通,使其客流激增;与此同时,该站因结构独特与受地面交通设施结构影响,在5号线开通后,车站空间会被分割成四个部分,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空间大小和客流分布都不均衡,给车站客运组织带来更大挑战。”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提前预见的问题,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配合建设公司进行车站空间拓展,迁移设备房增大站厅既有面积,提升车站容纳能力;增加站台至站厅的扶梯设备,提高乘客通行能力;同时以乘客通行更为顺畅为前提,调整了进出站闸机、售票机、票亭等设施的布局,并设置了预留机位,优化乘客行走路径,为后续增设设备做好铺垫;增设无障碍缓坡,方便特殊乘客的出行。此外,在该站既有线区域提前投用新导视系统,分阶段进行导向、客运组织、大客流应急等各种情况的验证、演练、调整和总结,还制作了该站的换乘演示,全方位多元化进行换乘方式的宣传。
中医大·省医院站只是一个缩影。为保障5号线和10号线二期开通后车站高品质客运服务,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从调整设备布局、优化线网导向、丰富信息渠道等方面着手,优化免票人群安全检查与进站流线,将边门布置纳入已安检区域;首次使用乘客自助票务处理终端设备;开展换乘站改造,优化客流流线,进一步提升线网换乘匹配能力;实现全线闸机“扫码过闸”移动支付功能;增加宽通道闸机数量等,深化服务功能提档升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5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华桂路、抚琴路、青羊宫及10号线二期儒林路、五津等站点打造了24个哺乳室。
客流组织
针对难点各个击破 让乘车更便捷
随着5号线的开通,神仙树站已成为5、7号线换乘站。5号线站台客流分布不均衡,组织难度较大。对此,该公司进行了设备布局优化——调整闸机、边门布置方式,有效增大换乘节点付费区面积;在7号线站台增设换乘扶梯,提升换乘能力;优化客运组织方案,全力保障客运安全。
而随着5号线的开通,客流组织方面的难题远不止这些。
5号线作为成都地铁第一条“8A”线路,与线网中既有线有多个换乘节点,开通后“8A”换“6A”或“6B”的客运组织,成为新课题。
“现阶段成都地铁线网各线路均使用的是6节编组列车,5号线首次采用8A列车,会出现运量差距较大的车型之间的客流换乘,尤其是多线换乘站,客运组织将面临巨大挑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应对这一难点,该公司施以“组合拳”,围合解决——首先优化运行图,避免换乘站上下行列车同时到达;同时视需求组织开行“大站空车”,缓解大客流车站压力;开展换乘站扩能改造,提升车站换乘能力,优化客流组织流线;开展换乘站导视系统改造,统一换乘站导向标准,优化换乘指引,提升车站服务品质;完善换乘站规章制度,规范车站日常管理,加强员工能力培养,提高员工应急处置水平。
而5号线的开通,也使得成都地铁的两线换乘站增加到三座。5号线与1号线同为南北方向线路,与环线7号线在南北各有两个换乘节点,且都是相邻两站,1、5、7三线运输关系紧密。其中之前提到的神仙树站为5号线和7号线换乘站;火车南站为1号线和7号线换乘站。5号线与1号线向南走向趋同,由7号线串联两线,形成开通后运营组织难点。“我们提前开展研究,做好相邻两线突发故障或行车间隔增加后的应急处理,特别是换入1号线火车南站的输入性突发大客流的客运组织,作为车站重难点进行员工的常态化培训、演练。”该负责人表示。
双流西站作为10号线二期开通后与3号线的换乘站,同时也作为高铁枢纽的重要站点,该公司提前进行客运组织研究、导视系统优化、换乘演示制作,通过多功能服务台、清新绿植墙、新立柱标识等细节提升,确保高质量服务水平和精准化服务措施。
新平站作为10号线终点站,将逐渐吸引新津城外的客流,同时E口外为城外多条公交线停靠点,公交集中到达时进站压力较大。为有效缓解客流压力,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空间优化设备布局,根据大客流情况采用增设预制票、安检控速、调整进站闸机模式等方式控制客流。
儒林路D口外有一家医院,楼扶梯、电梯压力大。该公司安排行值人员通过监控设备对D口扶梯处不间断监控,组织车站保安与值站交叉巡视;与此同时,当老弱病残较多时,安排专人引导卡控。
结语
成都地铁5号线作为南北方向的填充线,补充了成都南北交通运输线,将大大地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10号线二期作为10号线一期的南段延伸线,串联了双流机场、花源新城、花桥新城至新津主城区。
成都地铁将继续以“打造一流轨道交通综合运营商”为目标,确保线路高质量开通,为后续构建超大规模运营标准体系及运营管理创新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秉持真诚,服务大众”——成都地铁将始终遵循服务理念,继续夯实基础、发展创新,以踏实的作风和严密的措施,助力公园城市绿色出行,加速轨道交通成网,向成都市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12月23日,阿斯顿·马丁首款SUVDBX惊艳亮相成都。DBX参照黄金比例设计而成的DBX,保留了众多品牌经典元素,车顶、侧面流畅平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