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来自甘孜州的学生,在这里,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相互关爱,学会了感恩……感谢‘9+3’政策,给了我们继续深造的机会;感谢新都职业技术学校,给了我们学习的平台;感谢辛勤工作的老师,你们耐心的教导是我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成都市新都职业技术学校2009级 “9+3”全体同学
□刘莉
2012年初,新都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们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是首批在该校接受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的87名学生。
或是走上了参军的道路,或是进入企业实习,或是在校备考大学,在完成了2年的学习后,这一群牵动新都人心的学生们,已经奔赴各地顶岗实习。他们,从新都走出,开始了新的人生。
2009年9月,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国家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承载着藏区和社会的期许,承载着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使命,近3年来,共有160名藏区学生来到新都,在“状元故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收获了品格的塑造与完善,全面提升了技能与素质,成为藏区崛起的脊梁。
为了重燃藏区贫寒学子读书的梦想,引导培养藏区学生成人成才,新都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深化组织管理,健全保障机制,全力推进“9+3”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用真情大爱鸣奏出优美动人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学校的条件非常好,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来自甘孜州泸定县的计算机专业2年级学生杜倩芸刚到学校时还不会使用电脑,可如今的她既是班干部,又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打起字来手指如飞。今年5月,她即将到一家银行从事数据录入工作。
杜倩芸的事例是来到新都学习的藏区学生的缩影。
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生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加上汉藏文化的差异,生活习俗的不同以及语言的障碍,不少学生对新的环境感觉不适应。如何因材施教,让学生们掌握到真才实学,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顺利就业?
新都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学校成立了“9+3”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学生思想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教学管理小组、后勤保障小组、文体活动与节假日管理小组、就业管理工作小组等,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
“藏区学生动手能力强,我们的专业课就从基本的操作学起,有了具体的印象后再学理论,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接受和理解。”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梁仁静说。
经过不断的探索,学校总结出了“德育为先,突出技能,先会后懂,逐步提高”的原则,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开进了实训工厂;针对学生的知识状况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利用周末给藏区学生补习语言、技能实训等课程;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力求学生听得懂、能理解;对“9+3”学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考试、考核……目前,学校为学生们开设了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旅游等专业。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能力。为了能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康定女孩江春花主动提出申请,要求能在寝室熄灯后,可以开台灯继续学习;而入学时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泽拉翁姆,经过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关技术,并已经成为一家电子厂的准员工。
第二部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对现在的自己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来自甘孜州得荣县的男孩四郎降措兴奋地说,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位于新都工业东区的中国西部软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顶岗实习,不到1年就升为了小组长,管理6个工人,每个月收入近3000元。
而在过去,由于家庭贫困,四郎降措在初中毕业后便不得不辍学,只能外出打工。他已经为自己做好了打算:如果有机会,还要参加升学考试或报考公务员。
在新都职业技术学校,像四郎降措这样努力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的藏区学生比比皆是。
班主任老师张琳记得,由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刚到学校不久的尼马泽仁面临再回到甘孜州补课的选择。不服输的尼马泽仁立下“军令状”,发奋学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长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实现了参军的梦想。
“9+3”免费教育计划的重要目标是培养适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责担当,以爱践行,新都为学生们量身定做了《藏区学生情感培养方案》、《藏区学生骨干培养方案》、《藏区学生技能培养方案》、《藏区学生活动开展方案》等系列方案,并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和教学规律——
组织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们上台展示自我;组织学生参观工业园区内的先进企业,开阔学生视野;探索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通过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学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为了“9+3”学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新都职业技术学校狠抓顶岗实习工作,目前,除了参军、升学的学生外,基本上都在电子、计算机信息公司、酒店等行业实习。
第三部曲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去年11月,刚上1年级的灯加,成为他所在的年级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现在已经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想去参军,为国家作贡献!”
新都紧抓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开设感恩教育、法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明修养等课程,“9+3”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坐标。经过近3年的努力,有63名藏区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共发展了9名党员和30名入党积极分子。
感恩深情的背后,凝聚着新都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们无私地付出。
为了促进藏区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健康成长,新都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两个“一帮一”活动,即一名内地学生与一名藏区学生结对子,一名教师帮扶一名藏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全方位帮助,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技巧。此外,还开展邀请“9+3”学生回家做一次客、互赠一件礼品、互教一首歌、互教一曲舞等活动,定期开展“一帮一”联谊会等,增进师生感情。
藏区学生杨光明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自己因为身体不适晕倒在学校,是王孟颖老师匆匆赶来照顾,下班后又赶回家煮好他喜欢吃的面,端到床前,看着他一口一口吃完。
春风化雨润无声,真情的付出换来了学生们的变化。
性格倔强的松杰,曾经因为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无意将热水洒到一名女同学身上。在老师的引导下,松杰真诚地深深鞠躬道出“对不起”,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
脾气火暴的泽拉翁姆,刚来到新都时喜欢给老师们“出难题”,在学校和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下,最终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成为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在离开学校顶岗实习的前一天,泽拉翁姆满怀深情,写下这样的句子:
“无论我身在何方,一定会怀着感恩之心,努力提高,不断充实自我,改善不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所有给予我们无私关心和帮助的人。”
2010年12月9日,藏区学生们走上舞台,用青春歌舞表达“感恩奋进”情怀。
新闻推荐
5月10日,蒲江县寿安新城博世包装印务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对食品包装机进行最后组装,首批由博世包装蒲江公司制造的6台食品、药品包装机即将运往东部沿海。伴着“产业倍增”号角,成都各个工业园区迸发出...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