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湖镇拐王村退伍军人王锋在外务工多年后,依然回乡发展特色草莓种植,从黄土地里“刨金”,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1996年,王锋应征入伍,从此踏上军旅生活,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当兵服役。在部队这所“大学”里,锤炼出了能吃苦、不服输的品质和意志。
1999年底,王锋从部队退伍还乡,开始从事牛蛙特种水产养殖,由于经验和管理不善,一年多后首次创业失败,欠帐数万元。2001年他远赴深圳打工还债,干过保安队长,当过五金公司厂长,月薪六千多元。2007年,父亲身患重病,王锋和妻子龚细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待遇,回家边创业,边照顾亲人。
拐王村在水湖镇最北面,与定远县炉桥邻田而交,传统“一稻一麦”是主导产业。
说得容易做得难。第一次下地犁田,开垄挖沟,无从下手。同村的人都嘲笑他是一个“假把式”,当初,王锋对干农活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随后,他向亲戚朋友请教,不断“取经”,没到半年,犁田耙地,灌水施肥,熟记于心,俨然成了一个种地“老把式”。
2008年王锋种了4亩草莓,由于技术欠缺,那季他损失较大。“当时生‘白果病\’,从来没见过,损失了2万多元。”看着一个个鸡蛋大的草莓果发白发青,无法食用,王锋只能一篮篮倒掉。“当时市场价格都在10多元一斤。”一场病害,让王锋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军人不服输的“倔劲”,又激发了他的“斗志”。“今年不行,就算缴学费。”小试“牛刀”不顺,但也让王锋积累了经验。无论是在草莓季节里,还是在农闲之时,他学技术懂得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重要,常常“摸爬滚打”在地里。此外经常参加村里、镇上和草莓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网学习,并经常与种植大户交流心得。
2013年他种植的草莓,无论是品质、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效益也不错。“去年亩均效益达到2.8万元以上,在当地收益算是中上等水平。”7月28日,王锋来到育苗基地察看秧苗生长。今年9月份,他准备把草莓种植扩大40亩,同时主推高产量、品质优红颜草莓,准备大干一场。
“王锋能吃苦、不服输的劲头,我们跟着他干更踏实、更稳定”。这是退伍军人周庆佳、务工青年闫玉莽以及周边村民的共同感受。为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来发展种植草莓,让更多的年青人在家乡实现创业梦,王锋牵头成立了玉丰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100余户,种植面积近300亩。“就想通过‘抱团\’发展,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回乡‘掘金\’,把我们乡村建设的更美更富。”37岁的王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图为王锋在查看新育的红颜莓苗。
(杜刚朱建忠)
新闻推荐
最难走的路,他一走就是20年,最难熬的日子,他一过就是20年,最难做的事情,他一做就是20载。他就是霍集水库管理所所长阮晋文。阮晋文1965年生于义井乡。1983年当兵,1996年退伍后被安排到霍集水库管理所工...
定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