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硅产业培育工程,既是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依托滁州市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大力发展硅产业,加快推进硅(玻璃)产业优化升级,奋力打造“千亿滁州”,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记者近日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千亿元硅产业培育工程”进展顺利,推进速度很快,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1至10月份,全市硅(玻璃)产业累计实现产值58.9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70亿元,超额16.7%完成年度60亿元的目标任务;硅产业10家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入4.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技改投入5.5亿元,提前两个月并超额10%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亿元的年度投资目标。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为了确保千亿元硅产业培育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委书记韩先聪和副市长王图强担任牵头领导,实行高位推进。成立了推进“千亿硅(玻璃)产业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分季度进行工作督查考核,统一部署,协调推进;明确凤阳县政府以及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市经信委为牵头单位;制定了产业培育过程中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9月8日,市委、市政府在滁专门召开了千亿硅产业规划座谈会,听取以省重化工专家办主任李朝东为组长的省重化工产业规划专家组对滁州市千亿硅产业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修定。
——细化目标,强化责任。拟订了周密详细的《“千亿元硅产业培育工程”2010年行动方案》,对年度目标和具体任务逐一进行分解,并将全年需要推进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全部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相关部门,逐月问责,狠抓落实。今年以来,围绕千亿元硅产业培育工程所开展的一系列重点工作已经取得实效,如:市政府与省经信委正式签署了“委、市合作框架协议”,就培育千亿硅产业有关项目建设、政策支持等达成了合作共识;特事特办、加快建设,“安徽省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月份已投入使用;凤阳县工业园区申报安徽省(玻璃)产业示范基地工作进展顺利,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市质监局会同凤阳县积极开展国家级检验中心申报工作,已完成可研报告并上报国家质监总局待批。(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五着力”创建“四型”村 ——凤阳县小岗村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纪实本报通讯员夏勇 本报记者戴有胜
“五着力”创建“四型”村凤阳县小岗村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纪实本报通讯员夏勇 本报记者戴有胜
凤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