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现场
凤阳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宜人,是著名的改革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布局日趋合理,教育设施不断完善。然而,凤阳基础教育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面对困境,县教育局果敢决定:分析自身原因,加强内部管理,借鉴成功经验,转变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摒弃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课时、增加作业量和考试频率等等不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营造“轻负优质”的育人氛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凤阳教育落后之现状!
全国名校很多,如何选择适合我县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道路?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从1999年起尝试进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短短几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普通初中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名校,一时间被教育界人士称为“东庐现象”。
“讲学稿”给我们的启示
“讲学稿”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看似平凡的“讲学稿”,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讲学稿”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启示二:“讲学稿”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辅资料,减轻了书包,提高了效率。
启示三:“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启示四:“讲学稿”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的全面提高。
启示五:“讲学稿”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这种训练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在师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启示六:“讲学稿”中的练习安排,分普及题(人人要做)和提高题(供同学选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别要求的思想。
初显成效
于“教学合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县教育局决定将东庐中学确定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本校,并结合我县实际确定了“学东庐、促内涵、抓规范、盯课堂、提质量”的教改策略和“试点探索、树立典型、总结经验、适时扩面、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教改思路,制定了“试点探索、梯次推进”的改革计划,确立了“办学行为更规范,常规管理更扎实,师生关系更和谐,课堂教学更高效,评价机制更科学,教学质量更稳固”的教学质量目标。
为了加强对“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了 “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利用各种会议,在不同层面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宣讲教改思路,渗透教改理念,为“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舆论基础和业务基础。
为保障教改工作的稳步实施,县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组织试点学校五赴东庐,南下木渎、深圳,北上青岛、枣庄等地学习;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同课异构磨合,专项业务评选,优秀课堂展示、学习小组建设研讨等专项工作;制定了《凤阳县“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了“教学案”生成流程(分解任务→个人主备→同组讨论→骨干审核→熟悉调整)和使用流程(预测进度→理解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重新修订→检查预习→二次备课→灵活使用→纠错保存→适量补充);组织了“教改四校”、“教改十校”、“凤阳、东庐”三次大规模的“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启动了“教学案”应用专项评选;对教改十校进行了全面的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反馈,不断完善管理策略,为教改工作的顺利推行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大家切实体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人、以教师为指导者、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体现集体智慧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尤其是学生“学”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以生定教”,因势利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案”的使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粉笔等教具变成了学具,教室变成了学室,讲堂变成了学堂,讲台变成了学生的展台;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发现,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探索,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都能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一、“教学案”减轻了学生负担
传统的教学方式,每门课都有课堂作业、课后练习作业、练习册、课外教辅资料等,而这些资料往往是东拼西凑的东西,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学案”把上面的一系列内容有机整合,“精”而“少”,减少了学生过去的抄题和整理习题的诸多环节,单刀直入,省时、高效,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学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优秀的“教学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优等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学困生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三、“教学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案”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以“教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者,师生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学案”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根据“教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教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具有导学特征的“教学案”,内容上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案”的实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现实,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小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教学案”要求,要尽可能使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体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沟通、理解和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使学生由“单兵作战”变为“合作互助”。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调整课堂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五、“教学案”使教师的负担减轻
首先,“教学案”集合了所有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实现了脑力资源的共享。其次,课堂教学中,尽量让每个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点拨,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后及时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以后会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长期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指导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
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标准应当是多元的。从我们对试点校期终质量监测跟踪情况看,参与“教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学科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点十校中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曹店中学,数学、物理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明显提高,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明显减少,上学期,7年级在校生的辍学率为零。城北中学的李刚等11位老师将“教学案”应用带到了江苏木渎、山东青岛、枣庄、广东深圳、湖北黄石等国家级研讨会的课堂并赢得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
成功在于坚持
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制约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如:学校主要领导的认识与改革的决心,班子成员的认识与改革的决心,学校事务的调度意识与策略,校内宣传的策略与效果-认识的统一程度,操作过程的监管,班额对预习检查的影响,预习时间的保障和预习管理,教师的理念与教学行为习惯,教师个体的素质与态度,学生学习习惯,设备与技术以及面对困难的态度。
套用一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改革、走老路是没有希望的,套模式不思考同样不会成功。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心静、身沉,理性面对困难,坚定改革的决心。
推行“教学合一”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以“教学案”为载体,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探索备课的有效性,师生共用,实现课堂的高效益,更重要的是转变师生观念,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师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当然,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包括学科成绩在内的教学质量。的确,教改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创造奇迹,而是要靠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只有“真心爱教育、潜心探改革、静心思管理、全心抓落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有各所学校的潜心实践,有越来越多有志之士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之花一定会在凤阳结出丰硕的教育教学之果!
县委书记张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家广,副县长陈广立在县教育局负责人陪同下视察凤阳二中
城北中学郭祥老师在全国讲学稿交流大会上展示成果
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新闻推荐
宣传法律进警营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